第46章 前者與後者(1 / 2)

屈忠獻眼神一抖。

“學生醍醐灌頂。”

“可我不單單隻想施粥。”

“那便施衣服,施錢財,施住所。”李昂見隨手拿起一個鏡框。

“學生不是這個意思。”

“我想做前者,請老師帶我。”

“老師可談不上,還是李兄就行。”

李昂見放下眼鏡又拿起了另一副。

“你做不了,我見到你第一眼就知道你做不了。”

李兄當日就已經對我失望了嗎,那日看似魯莽,實則如此深意,在試探在座各位嗎?

如果我當時能果斷站出來維護,是否就可以……

屈忠獻頓感失落。

“你知道前者都是什麼樣子的人嗎。”

“請李兄解惑。”

“楚禦河那樣的人,才是前者。”

他把眼鏡遞給屈忠獻,屈忠獻戴上後,李昂見左看看右看看,又取了下來。

“不如說有些人天生就是前者,有些人是靠後天鍛煉成為前者。”

“楚禦河就是天生的前者。”

“他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他永遠透過現象看本質,因為什麼原因出現災民,他就去解決原因,隻要是人能解決的,他便想盡辦法也要去解決,至於災民本身,有後者們在,所以不是他該考慮的。”

“他考慮的從來都不是事後對策,而是如何提前將壞的結果扼殺掉,未雨綢繆,積穀防饑。”

“你們想要幫助可憐者,而他想要避免可憐者出現,這就是差距。”

隨後李昂見又遞給他一副銀絲方框玳瑁腳套的眼鏡。

“前者,大多隻有掌權者能做到。”

“優秀的掌權者不一定是前者。但前者,一定是優秀的掌權者。”

“可即使是楚常務也沒能阻止蟲災,沒能阻止戰爭,災民依然在湧進京城。”

“是的,因為這些不是他一人能逆轉的,人不能改變昆蟲,不能阻止海嘯,不能阻止地震,不能停止他人的惡意。”

“但是他去修路,去恢複河道水位。”

“據我所知在周邊省地還有大範圍的棉花種植,以及易生長作物和抗寒作物,還有京西鋼廠以及各種的工廠,甚至在察哈爾的畜牧業,都有他的參與。”

“其他地區我不知道,至少在燕京,應對旱災,糧災,極端天氣災害,以及交通運輸暢通方麵,楚禦河功不可沒。”

“你沒有看到因為這些而出現的可憐人,就說明他成功了。”

屈忠獻沉默了,他不了解,也從沒關注過,這些是他的盲區。

但是回想起以前走在路上,在那些那些流離失所的人,還沒有來之前,本地人的生活,確實相較穩定的多。

“所以當出現這些災的時候,就需要後者。”

“後者同樣偉大,因為有後者們,前者們才能無憂的做好完全準備。”

“這兩者本就相輔相成。”

李昂見打量著戴上眼鏡的屈忠獻,滿意的點點頭。

“這個世界太落後,一個人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什麼叫做這個世界太落後?屈忠獻滿頭問號。

“說句題外話,楚禦河的涉足之廣泛,讓他如此心力憔悴,其實很多事情本身都不需要他親力親為,這也就說明了他可用的人很少,實際上的大多數的議員都不頂用。”

這也是李昂見最近發現的。

大幽建國以來粗略的模仿的了優若璞的形式,選取議員是采用投票製,需要民眾從符合標準的人中選出議員,再由議員推薦在任的常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