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群芳亂(1 / 2)

熹平九年,距上批秀女入宮已經整三年了。

明年又該新秀大選了,正值隆冬,禦花園裏卻隱隱冒出了幾朵花苞,嬌滴滴的,似乎在隱喻什麼。

天子寵愛稀薄,如今宮內的妃嬪大約分為兩類。

多數是連皇帝單獨一麵都還沒見過的,

她們有些還指望著能在新秀入選前得侍奉陛下,才不至於被後浪一巴掌給拍死在岸上。

而有些已經被厭棄了的,

要麼早早的找了靠山在這宮裏,要麼已經做好了沉寂一生的打算。

盡管如此,她們之間的爭鋒也不少。

隻因除去宮妃這層身份,被家族送進宮來,她們便代表了朝堂上的不同勢力。

縱觀後宮局勢,從出身上可將嬪妃們粗略地分為權派、清派、皇黨三派。

其中權派指的便是那些京畿勳貴之流,以裴氏為首。

裴家是當今太後的母家,九年前扶持幼帝臨朝,皇帝親政後又將家中長女送進宮裏當了貴妃。

權派一時風頭無二,可以說是裴家以一己之力將清派壓在了腳底下。

而清派中多是寒門出身或是積累多年的文臣世家,族中子弟皆具風骨。

先帝時曾開科舉廣納賢才,倒有不少清貴家族入仕,宮裏又有薛淑妃娘娘和六皇子備受寵愛,十幾年間風光無限。

甚至隱隱蓋過權派。

隨著薛淑妃被揭發是柘國奸細,其子女連帶薛淑妃的屍首一齊被送還柘國,與薛家交好的那些個清派也連帶被剿了個措手不及,自此朝中清黨凋零。

如今清派是以宮中德妃的母家陳氏一族為首,派眾多數韜光養晦。

皇黨都是跟隨太祖馬背上打江山的元老後人,也有少數文臣,並不參與兩派之爭,勢力最為單純。

由於天子親政不過短短一年,保皇一黨幾人基本都是先帝安排好的,當今還未安插自己的勢力。

其中許太傅憑借德高望重被先帝托孤,成為了輔國大臣之一。

四年前,裴太後為皇帝挑選皇後,裴家有意送長女進宮,太後卻定下了許太傅之孫許靜檀。

這無疑是一個爆冷,震得百官們閉門回味了好些日子。

太後心意已決,就算裴家老爺進宮密談三個時辰也未曾收回懿旨。

最終雙方各退了一步,裴怡鸞以貴妃之位賜居椒風殿。

椒風、椒房不過一字之差,於朝局中來說卻終於有了能製衡裴家的人物。

除了許皇後,能夠代表保皇一黨的還有熹平六年入選的岑家嫡女,岑清宴。

岑家的這位尚書省左仆射大人之所以能做到今日這個位置,全因為聽話,且是忠臣之後。

岑家祖上於太祖有恩,若不是太祖請動岑家先祖出山,有其在身側出謀劃策,大梁的開國之路還得多走幾個二十年。

岑清宴一入宮便位列九嬪,三年不得聖意還能冊封賢妃也是沾了這位先祖的光。

後宮如此紛亂,也無怪年輕的天子想遠離紛爭,獨寵背無依靠的純妃了。

可惜於天子而言,一點一滴都在前朝的監視之中。

在言官“雨露均沾,六宮祥和”的力諫下,邰文璟也曾麻木地翻過一些其他嬪妃的牌子。

臨了都隻是蓋著棉被純聊天,並無要她們侍奉的意思。

他心裏容不下其他人,也沒法接受和其他人親熱。

岑清宴成為賢妃後,高位上已有裴貴妃、岑賢妃、陳德妃三位,隻剩淑妃虛位以待。

外頭大家都在揣測,這次岑賢妃晉位就是為了給純妃做鋪墊的。

日後皇上再封純妃為淑妃,那些朝臣就不好說什麼了。

到那時候四妃裏頭,權派有裴貴妃,清流有陳德妃,保皇有岑賢妃。

各家都滿意了,皇上再抬舉出一個母家無權無勢的顧淑妃,也就不那麼顯眼了。

傳這話的人還在為猜準了帝王心而沾沾自喜,猝不及防從天而降一個耳光,將她拍醒了。

“誰?!”

她眼神慌亂地四處搜尋,顧不得白皙的臉上漸漸浮現出五個清晰的指印,火辣辣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