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落日餘暉下,最後的夕陽斜灑在長安城未央宮雄偉的宮牆上,如同光劍般欲斬破宮牆,把即將到來黑暗一股腦兒傾倒在高高的宮牆內。這似乎預示著這座被改名“常安”的帝都從此將走向沒落,直到六百多年後的盛唐才又使得這座十三朝古都重新輝煌,向世人展示它世界中心的龐大與繁華。
但這一切,卻與今日的長安無關。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三十日,往日寧靜的帝都長安城裏卻是另一番景象,猶如被煮沸的一鍋開水。此前李鬆的起義軍進入關中,一路直奔長安,先是在長安城外焚燒了新朝的宗廟,然後攻破宣平門。城裏頓時大亂,不少百姓受王莽之苦已久,紛紛協助並參與義軍行動。
此時城裏的貴族和官員們大多逃出城外,城裏百姓成群結隊,到處焚燒搶掠,僅有王邑、王林等人率親兵還在北闕拚死抵抗,形式十分不妙。
十一月二日,義軍和城中百姓圍攻未央宮,並放火焚燒未央宮宮門,很快攻到了後宮並高呼:“反虜王莽,何不出降?”。
此時的王莽身著天青色的天子袀服,佩戴著傳國玉璽,站在宣室前殿的台階上,看著漸漸沉沒下去的最後一抹陽光,如同自己的心情一般沉入黑暗之中。知道自己對這個龐大帝國十四年的統治即將結束,但他有點不甘心。
想當年自己自幼喪父,所以一直謹小慎微、勤儉樸素、禮賢下士,十分受到王皇後的喜愛,聲望日隆,三十八歲就被封大司馬。即使這樣,卻也不敢仗勢欺人、胡作非為,反而越發謙虛謹慎、勤勉努力。
直到有一天,一個自稱是長安城商人名叫杜吳的人毛遂自薦,稱有治國良策願獻上。經過一夜促膝而談,杜吳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展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令自己耳目一新,完全顛覆了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此時自己才知道天下並非天圓地方。
最後杜吳神秘的一笑,說還有讓人長生不老的秘訣,然後從懷裏摸出一枚帶著一股神秘氣息的白玉雕琢而成的韘,稱隻要戴上此韘定能實現所願。於是自己在驚愕之餘,欣然接受並戴上杜吳奉上的白玉韘。
自從戴上這白玉韘,自己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改往日的謙恭,開始走上謀權篡位的道路。並且為了一統天下,為了長生不老,毫不猶豫的斬殺掉妨礙自己登大位的人。
篡位之後,自己就莫名的信任杜吳,對他的一切建議毫無保留的采納。為了顯示“天地更新”的氣象,改國號為“新”,建元始建國。並迫不及待的推行“王田”製,廢除奴隸製,打壓既得利益者,用強勢手段掌控這個新朝,推翻過去的所有製度、改變過去的一切名稱,不斷的改革幣製,甚至發行了當萬的錢幣去套取士大夫們手裏的土地和錢財,如此便和這些既得利益集團成了仇敵,讓貴族士大夫對自己恨之入骨,最終導致天下貴族起兵造反。
而這一切,完全是杜吳的建議,自己卻從來沒有去懷疑過,仿佛被某種力量控製一般的去執行任何杜吳的治國理念。如今大難當頭,難道這一切都是杜吳的安排?他承諾的長生不老能不能實現?
想到這裏,王莽長歎一聲,收回自己紛亂的思緒,低頭習慣性的用左手拇指摩挲著右手拇指上的一枚白玉雕琢而成的韘,若有所思。
正在此時,兩名侍從遠處飛奔而來,急急高呼:“陛下!不好了,賊人已經攻破敬法殿小門,燒毀後宮官署,如今該當如何,請陛下定奪!”
話音未落,就見從後宮方向奔出一群花容失色的佳麗和宮人,跑到近前,全部匍匐於地,哭喊著問王莽該如何避難。王莽被這些女人和宦官的哭喊吵得煩躁,一時火起,拔出虞帝短劍,抓住一個哭得最厲害的昭儀,隻一刀便讓這位自己平時十分寵愛的昭儀香消玉殞。
眾人見王莽連平日喜愛的嬪妃都毫不手軟的殺死,於是在無人敢開口哭泣,連身邊的文臣和侍從也戰戰兢兢的跪伏於地,等著王莽發落。
王莽見場麵不再混亂,也再沒心思處置這些沒有規矩的宮人。他緩緩的坐下,轉動坐席麵對落日的方向,看著那遠處被夕陽的餘暉映照下的火燒一般的雲彩,許久之後,他才用一種十分平靜的語氣問:“杜吳可在?”
一名侍從急忙低頭回到:“回陛下,杜吳不見蹤跡。”
王莽心裏一沉,仍然不露聲色:“上天賦予寡人治國的聖德和使命,何懼區區反賊?”
說完他又習慣性的摩挲著右手拇指上的白玉韘,心裏翻起滔天巨浪:難道這一切就是杜吳的一個陰謀?這枚韘莫非就是他用來操控我的工具?難怪戴上此韘,我的心性全然改變,而且對於他的任何建議和做法都絲毫沒有反抗和猜疑,難道……真是這枚韘在作怪?
王莽越想越後怕,脊背汗毛根根倒豎。好你個奸賊杜吳,竟敢如此用奸計勾陷於寡人,如今國難當頭,卻棄寡人而去,實在是滅其九族也不解恨!不對,杜吳此時不在寡人身邊,會在哪裏?他一定是在家裏?不可能。那他…一定是在……寡人的金庫!那可是十幾年來寡人用大麵值的銅錢從全國各地訛來的,有百萬斤之巨,寡人就指望著靠著這些黃金東山再起的,可不能有任何的差池。
王莽猛然醒悟,斷喝一聲:“來人!去漸台!”
眾臣子中有公卿大夫、侍中、黃門郎、侍衛、宮人等一千餘人,聽得王莽下令去漸台,便紛紛起身,簇擁著王莽離開宣室,急急的奔漸台而去。
已經被夜幕籠罩著的漸台就在前方,有宮人疾步向前去開門點燈。王莽等人隨後來到漸台跟前,隻見漸台四周池水蕩漾,王邑父子、王揖、王巡等王莽心腹也率領殘部陸續趕來,欲利用漸台四周的池水作為最後阻擋李鬆軍隊的防禦。
王莽行至池水旁,見陸續有忠於自己的兵士聚集過來,心下稍安。此時再度想起自己來漸台的目的,頓時火燒火燎,正要邁步上漸台,突然想到右手拇指上的白玉韘,正是這玩意害得寡人上了這奸賊的當,可不能再讓這賊人用這玩意控製自己。
於是,王莽恨恨的從右手拇指上褪下白玉韘,隨手扔進了漸台大門邊的水池中。王莽急於上漸台,顧不上去看白玉韘拋出後落在哪裏,白玉韘離開他的手掌之後隨意的劃出一道弧線落入水中,頃刻便沉入水裏不見蹤跡。
漸台是一個高台,四周環水,台上有大殿一座,大門匾額上上書“漸台”兩個隸書大字,看起來十分凝重雄偉。而不為人知的是,整個高台隻是一個暴露外麵的上層建築,地下十幾米處挖掘出了一個巨大的空間,裏麵放滿了王莽十幾年來從各地收集來的黃金寶玉和古物,這些財物可以說是整個新朝的家底所在。
杜吳此時正在這座巨大的寶庫中央,凝視著這座氣勢恢宏的足以令世人瘋狂的寶藏,臉上逐漸浮出一絲即將成功的得意。
整個寶庫麵積極廣,長寬各八十步,空間高約四五丈,由數十根一人都無法合抱的巨大青銅柱支撐,青銅柱上的數盞油燈的火苗搖曳著,把青銅柱上的夔龍螭虎紋映照得更加猙獰可怖。四周牆麵全部用條石砌成,頂部則用巨大花崗岩條石搭在各個青銅柱上,上麵再用條石鋪滿,形成一個巨大的帶圓弧的漏鬥狀穹頂。
地上擺放著成排的大木箱,幾乎堆砌到了寶庫的頂部,這些木箱中裝滿了這些年王莽巧立名目從貴族和商人手裏奪來的黃金和寶玉。另外無數的木架上放滿了各種珍玩古器,每一件都價值不菲。
整個寶庫當年動用了一萬民夫用了一年時間挖掘建造而成,這一萬民夫在寶庫建成之後被全部發配到北海苦寒之地戍邊,再無回歸之日。而每次從全國各地運送來的財寶都由王莽最親信守口如瓶的衛士送進寶庫存放好,絕不會走漏半點風聲。
杜吳凝視著這個王莽經營了多年的寶庫,看著這滿眼的金銀珠寶,眼裏卻沒有一絲貪婪,隻有嘴角的一抹戲謔的微笑。自從來到西漢末年,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一朝的財富集中起來,然後交給他的主子,這就是他的任務。如今,這個任務即將完成,想到主子承諾他的賞賜,不禁讓他有些熱血沸騰,此時誰要敢破壞他的計劃,他會毫不猶豫的幹掉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