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鹹豐與奕欣的關係那真是非同一般.
鹹豐名叫愛新覺羅·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為人敦厚誠樸,多少又有點兒窩囊,但其母孝全皇後與道光情愛彌篤,隻可惜早喪。
奕欣則不同,他是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幼聰穎機變過人,腹有良謀,馬上步下無一不精,深得道光寵愛。
道光帝晚年本想把皇位傳給奕欣,可是思慮再三難以決斷,後來生的兩件事最終讓道光徹底改變了主意。
有一年春天,道光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獵,實際是想試一試皇子們的武藝怎樣。
奕詝的座師杜受田和奕欣座師卓秉恬分別給兩位皇子授計。
後來兩位皇子到獵場中,奕詝與隨從找了個僻靜地方坐了半晌,並不槍一箭。相反,老六奕欣則收獲頗豐,捕了許多獵物回來。
狩獵歸來時,奕欣所獲獵物最多,皇上自然是歡喜,可是惟有四阿哥兩手空空。
道光奇怪,就問奕詝:“諸阿哥皆滿載而歸,為何你一無所獲?”
奕詝就按照老師教過的回答:“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兄弟爭高低。”
道光帝龍顏大悅,對身邊的大臣說:“這才是君主之度。”
此時過後,道光開始重新審視這位四阿哥,不過對於立儲一事仍難以決斷。
在道光彌留之際,決定考察兩位皇子的能力和氣度,最後決定繼承人。
六阿哥的座師卓秉恬授計說:“晉見時皇上若在病榻上詢問治國安邦大計你應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杜受田則對四阿哥說:“你若陳條時政論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爺,隻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將不久於人世,你隻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
晉見時,皇上果然詢問身後治國大事,六阿哥無視皇上痛苦之狀,口若懸河大談自己治國安邦的見解和抱負。
四阿哥則一如師言麵對父皇的垂問悲傷得涕流滿麵,以至於不能作答。
道光皇帝在病榻上仔細觀察兩人的言談舉止,被四阿哥的舉動所感動。於是對身邊的大臣說:“皇四子仁孝可當大任。”
第二天道光皇帝駕崩,領班大臣宣讀密諭:“著皇四子奕詝繼位。”
奕欣是有帝王之才而無帝王之分,奕詝是有帝王之德而無帝王之能。
奕欣對此事始終耿耿於懷,但木已成舟,他也是無力回天。
從這一點上來說,兩人曾是皇權的競爭者。
但另一方麵兩人又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且手足情深。
奕詝的母後是孝全皇後,雖得道光帝寵愛,卻在奕詝1o歲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
母親離世後,奕詝一直由奕欣的母後孝靜成皇後撫養長大,情同生母一般,自小就與六弟奕欣在一起讀書、玩耍,因此兩人有很深的感情基礎。而且鹹豐即位後,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這位六弟的扶持,否則難以撐起大清這數百年的基業。
但另一方麵,鹹豐對六弟也不能不有所顧忌。他深知奕欣並沒有把自己這個皇帝太放在眼裏,如今他大權獨攬、不可一世,在朝中有一大批親信,說不定哪天一聲喝令就能顛覆乾坤,所以借著二肥之手打壓一下他,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