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經與李強商量之後,當即在朝堂上宣布了三條聖諭。
第一,從即日起,將由在京各院部大員起,在大清官員中開展一次自上而下的整肅官場風氣運動,簡稱整風運動。由李強全權署理此事,持遏必隆寶刀可行先斬後奏之權。辦公行署命名為廉政公署,暫設於炒豆胡同科爾沁親王府,僧格林沁則由於怠慢聖明,責令逐出府邸,另辟新居所。
第二,在京二品以上大員若有行賄受賄者,賣官鬻爵者,草菅人命者,欺壓百姓者,霸占民女者都要在一月之內到廉政公署自行交代罪行,否則一經查實,罪加一等。
第三,刑部、大理寺以及京中大小衙署要通力配合,如有懈怠者,必嚴懲不貸。
第四,在京城各門設立舉報箱,接受百姓投訴,由大理寺全權受理此事,不得有誤。
消息一出,全城震動,百姓奔走相告,各大官員惶惶不可終日。
廉政公署剛成立一天,就接到群眾舉報信件多達上萬封,李強忙得不可開交,從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吏部緊急抽調了一批官員,協助李強受理各種民訴。
可是等待了一天,沒有一個官員主動來廉政公署投案自的,於是李強讓人把投訴信按照不同內容、不同程度進行分類、整理,同時對廉政公署各類工作人員登記掛號,嚴禁隨意出入,防止走漏風聲。
經過一番整理,找出了投訴最多的十個大員,排名第一竟然就是當朝最炙手可熱的人物,恭親王奕欣(這個字打不出來,大家知道是誰就可以了)。看著這些熟悉的名字,廉政公署各類官員紛紛驚愕不已,心說這十個人哪一個不是隻手遮天,無論動誰都會引起一場曠世波瀾。
李強毫不在意,拿著整理出來的結果,端詳了半天,對翰林院調來的編修孫家鼐說:“馬上起草一份公函,叫這個奕欣今晚申時來廉政公署交代問題。”
孫家鼐苦著臉說:“這可是恭親王啊,皇上的禦弟,大清朝的柱石,請大人三思而後行……”
二肥一拍桌子:“恭親王算什麼東西,你看看投訴信上寫的,這小子借著中英大戰竟敢大國難財,私吞了那麼多銀子,還和洋人簽訂不平等條約,這小子肯定還吃著洋人的好處呢。你他娘的還是不是中國人,有沒有點兒正義感。你要是不寫,老子現在就把你哢嚓了!”
孫家鼐又驚又怕,知道這個祖宗什麼事都幹的出來,二話不說,鋪開紙筆,落筆成文。
李強在旁邊優哉遊哉的品著蘭葉香,心說這話還就得二肥這小子才能說出來。
這時,一個護衛急匆匆前來稟報,說門外有幾個人要見李大人。
李強一聽,自己在京城中也沒什麼熟人呀,跟著護衛來到行署門口。
隻見幾個乞丐打扮的年輕人等在門口,手裏提著口袋,鼓鼓囊囊不知裝的是什麼,見李強出來了,都納頭便拜,叫一聲:“幫主。”
李強看著這幾個人麵熟得很,隻是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見過。
一個乞丐說,我們從大名府來,看望幫主。
李強啞然失笑,原來是自己在大名府時的丐幫兄弟,趕忙把這幾個人讓到了東廂房。
這時,二肥也晃著胖胳膊走過來,想要看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