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1953年,還先後成立機務學校、幹部學校(1952年9月改稱空軍政治幹部學校)和指揮員訓練班,逐步建立多種類型、綜合性院校培訓體係。
組建部隊空軍成立初期,中央軍委采納空軍關於在陸軍基礎上進行建設的指導方針。
1950~1951年,從陸軍部隊調給空軍12個師部、49個團部,用於組建空軍部隊。1950年6月19日,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在南京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
1950年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降兵部隊在上海組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後改稱空軍陸戰第1師、傘兵教導師。
1950年11月2日,空軍部隊的旅改稱師。1950年11月24日,在四川新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團。
1951年4月24日,組建空軍第一個運輸航空兵師。至1953年底,空軍部隊發展到28個師,各型飛機3000餘架。
建立保障體係空軍成立初期,在國家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決定整修和新建一批機場,保障航空學校和航空兵部隊使用。
雷達、通信、氣象等保障機構也陸續建立。空軍專用經費和物資由空軍負責供應,全軍通用經費和物資由軍區負責供應。
1952年9月1日起,全軍實行新的供應保障體製後,空軍按照建製關係全麵組織後勤供應保障,基本上實行空軍—軍區空軍—部隊供應體製。
在東北、華東成立有空軍後方勤務部分部,每個分部負責1個地區或1個作戰方向空軍部隊的後勤供應保障。
擔負作戰任務中共中央最早賦予空軍的任務是參加解放台灣作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
1950年12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共擊落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飛機330架、擊傷95架;被擊落231架、被擊傷151架。
有300多個單位、8000餘人立功,其中6個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1人獲英雄、模範稱號。
1952~1953年,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共擊落、擊傷入侵和竄擾飛機8架。1952年9月20日,擊落入侵上海地區的美軍B-29型轟炸機1架,取得空軍國土防空的首次戰果。
1950年4月~1952年11月,支援陸軍部隊進軍西藏,在康藏高原開辟航線25條,空投各種物資2326噸。
1952年7月,配合陸軍部隊圍殲四川黑水和甘肅南部等地區土匪,實施空中偵察、轟炸、掃射、散發傳單和後勤支援。
發展時期(1954年1月~1966年4月)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召開的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決定,空軍全麵加強建設。
1957年5月,按照中央軍委統一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防空軍合並為空軍,實行空防合一體製,並進行精簡整編。
隨著主要武器裝備由中國自行生產,部隊進一步發展,戰鬥力顯著增強,在國土防空和協同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等作戰中取得突出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