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9年的甄之盟,齊桓公被推舉為盟主,他的霸業由此開始,在前651年的葵丘之會達到頂峰。

管仲改革在齊國內部創造了稱霸的條件,齊桓公要對外擴張齊國的勢力,去實現當霸主的願望。齊國的稱霸,也是在管仲提出的策略之下實現的。一是要和華夏諸侯國搞好關係;二是要尊重周天子的權威,拉王權的大旗來包裝自己的霸業;三是用武力去對付蠻夷和不聽話的諸侯。總結起來就是,興滅繼絕,尊王攘夷,挾天子以令諸侯。

首先,齊國用又打又拉的手段,搞定了魯國、宋國、鄭國這些中原地區的諸侯。

齊桓公一上台,就和魯國打仗,結果被魯國打敗了。於是齊國和宋國一起對付魯國,可是宋國也不太行,被魯國打敗,還發生了內亂。於是齊國發起北杏之盟,要大家一起商量怎麼處理宋國內亂。

魯國有一個附庸叫遂國,不肯參加會盟,齊國以此為借口滅了它,接著攻打魯國。這次齊國總算贏了,在柯地和戰敗的魯國會盟。沒想到,魯國的曹沫在會上劫持齊桓公,要求他歸還齊國占領魯國的土地。齊桓公在管仲建議下,同意了。

於是魯國開始和齊國友好,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為齊桓公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周王室和其他國家開始信任齊國。

齊魯和好,宋國不高興,和齊國翻臉。齊國拉上周王室的軍隊和幾個小國,一起打敗宋國,在公元前679年組織甄之盟,並且被魯、宋、鄭等國推舉為盟主。齊桓公的霸業從此開始。

初步建立威信之後,齊桓公開始團結中原諸侯對付四夷,並且平定各國的內亂。

這個時期,各路蠻夷從四麵湧入中原,對華夏諸國造成威脅。齊桓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燕莊公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境內。齊桓公說,我們要尊重周禮,周禮說諸侯送客不能出國境,那我幹脆把這塊土地送給燕國,這樣燕莊公就不算出境啦!

邢國被狄人攻打,齊國率領諸侯幫助邢國搬家,搬到比較安全的地方。衛國被蠻夷滅了,齊國幫助衛國遺族換了個地方重新建國。

魯國發生慶父之亂,齊桓公本想趁機攻占魯國。但是手下勸他,說魯國尊崇周禮,不能輕易滅掉,如果要滅它反而得不償失。所以齊桓公等魯國人殺掉慶父之後,幫助魯國扶立新君,穩定秩序。

如此種種,齊桓公用這些手段收買人心,讓天下諸侯認為,齊桓公真是靠得住!

第三步,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壓服楚國,迎來霸業的巔峰。

楚國在周王室眼中屬於蠻夷,因此隻得到了“子爵”。楚國人不滿意,於是擅自稱王,並且四處征伐小國,說:“我是蠻夷,所以不用遵守周禮!”楚國滅掉了很多諸侯,成了中原各國的大敵。在齊桓公稱霸的同時,楚國不斷攻擊鄭國,也想在中原分一杯羹。

齊國多次救援鄭國,但是一直不能解決問題。公元前656年,齊國拉上七個國家,組成聯軍,一起南征。但是楚軍也很強大,雙方都不太想開戰。

楚國使者楚完來齊軍營地參觀,齊桓公說:“看我這大軍,拿來打誰不能贏呢?”楚完說:“您要是以德服人,那就很好。要是打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就是楚國的長城)當城牆,拿漢水當護城河,來多少人也沒用。”然後齊楚雙方簽訂了召陵之盟,表麵上楚國也加入了齊國的陣營。於是,齊國就算是壓服楚國了。

穩定了天下秩序之後,在公元前651年,齊桓公發起葵丘之盟,規定大家要尊重周天子,講道德,守規矩,任用賢人,大家一起搞好經濟,不要互相使絆子。

由於齊桓公總是打著維護周禮秩序的旗號,周天子非常喜歡,所以派人賜給齊桓公很多武器、服裝和旗幟,並且說,齊桓公不必下拜。但是齊桓公為了表示自己尊重天子,仍然下拜表示感謝。葵丘之盟是齊桓公霸業的頂峰。

之後,齊桓公逐漸驕傲起來,齊國的霸業也走上下坡路。但是,齊桓公在位時期,齊國一直是天下霸主,並且為天下諸侯提供了一個樣板:原來在這動蕩的時代,天下的秩序應該這樣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