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困與貪,惘與欲,這是人之常情。老衲心中向善,不困於惡,這是我的修行。

老衲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得這窮苦大眾晚上多填一份佳肴,這就是我的成功了,至於被妖邪之人所困,這與大眾並沒有什麼關係。”

妙善滿眼慈祥的看著下麵眾人,雙手合十,默默的念了一聲佛號。

“想必我佛相比於端坐在金台之上,他更想要的,也是拿這身下的金台去換取大眾的生機吧!”

張施主被妙善的這段話徹底折服,他雙手合十,向著妙善鞠了一躬:“大師高見!”

妙善雙手將他扶起,神色略為肅穆:“施主不必行禮,老衲所言隻為老衲修行所感,是老衲修行所得,僅為一人之事,並不值得施主敬仰。或許老衲在施主眼中思想高深,但實際上這不過是老衲自身的修行而已,所以施主行禮實在是折煞我也。”

張施主聽話的沒有再行禮,他站在妙善的身邊看向下麵熙熙攘攘的人群,第一次感覺到了似乎他們也沒有那麼的令人煩躁。

“今日怎麼沒有見到善行小師父?”張施主感受著自己身心的變化,張口問道。

他五年前還經常過來時還見過善行多次,這個善良單純的小和尚給了他很大的好感。

聽見張施主的問話,妙善歎了口氣道:“善行與老衲意見不合,已經下山去了。”

“哦?”張施主來了興趣。

“不對呀,我明明記得善行小師父為人善良單純,而且性格平和無比,怎麼會與大師意見不合呢?”

妙善再度歎氣:“善行雖然善良單純,但單純的太過於無知。他癡迷於修行,而忘記了修行的本意。他一味向善,卻沒有理解向善的意義。

如果說那些孩子們年幼時的學習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的,那善行的向善就是單純的為了佛祖而向善的。善行偏執,不懂的緣來緣去,不懂的善不可強求。他單純的為了向善而向善,為了修行而修行,已經喪失了修行的本意,有些走火入魔的趨勢。

為了讓善行去山下品味人性,找回本心,所以老衲故意將他給激下了山去。

實際上不管向善也好,修行也罷,都不過是讓人能夠明了內心,掌控自我而已。世間萬物皆有其誕生的原因,皆有其發展的規律,貿然強求,最終隻能導致深陷其中而已。

善行沒有明悟這一點,所以他的性格才會偏執,而因為他的性格偏執,所以他也永遠不可能明悟這一點。想要真正的了解世界,了解人性,明悟本心,唯有讓他親自去走上一遭,才能有所收獲。”

妙善看著遠方,眼神中帶著濃濃的擔憂。

他這個小徒弟從小就被佛法熏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讓他性格偏執,為了善而善。過猶之而不及,如是而已。

聽見妙善的回答,張施主心悅誠服。

“妙善大師真是慧眼識人,我遠不如您啊!”

大殿房頂的風很大,一股股的冷風夾雜著呼嘯聲吹在兩人的身上。

而就在這風聲之中,妙善恍惚間好像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