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危地馬拉,伯利茲,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1 / 2)

好像在曆史學上,是以拉丁美洲等命名的……好吧就是,作者是個學地理的。

…………(以下來源於網絡)

危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9年成立共和國。後長期實行獨裁統治。1944年起開始民主化進程,1954年起進入右翼軍政府和文人政府交替執政時期。1960年出現左派軍事組織。1982年危全國左派遊擊隊合並成立“危地馬拉全國革命聯盟”,武裝鬥爭遍布全國。1996年12月,阿爾蘇政府(全國先鋒黨)與“危地馬拉全國革命聯盟”達成《最終和平協定》,結束長達36年的內亂。

危地馬拉國旗啟用於1971年,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8:5。旗麵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間為白色,兩邊為藍色;白色長方形中央繪有國徽圖案。國旗的顏色來自原中美洲聯邦國旗之顏色。藍色分別象征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白色象征對和平的追求。

————

伯利茲(英語:Belize),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16世紀初,伯利茲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為了從洋蘇木中提煉染料,西班牙殖民者在這裏從事伐木活動。

1638年,蘇格蘭海盜P.華萊士等人來此建立據點。此後,英國和西班牙對這一地區進行了長期的爭奪。

1786年,英國取得對該地的實際管轄權。

1821年,危地馬拉獨立時,宣布繼承西班牙對該地的主權。

1859年,危地馬拉承認英國對該地的主權,但以修建一條從危地馬拉通至大西洋岸邊的公路為交換條件。

1862年,英國正式宣布伯利茲為其殖民地,並定名為英屬洪都拉斯。[1]

1940年,危地馬拉以英國未踐約為由,宣布1859年條約無效,並在1945年憲法中將伯利茲劃入自己的版圖。後來兩國多次談判都無結果。

1964年,英國被迫同意伯利茲實行“內部自治”。

1973年6月,英屬洪都拉斯改名為伯利茲。

1974年,伯利茲加入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1975年,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投票支持伯利茲獨立;英國表示允許伯利茲獨立,但危地馬拉反對。

1979年,聯合國139個國家再次投票支持伯利茲獨立。

1981年3月,伯、英、危三方達成協議,同意伯利茲於年內獨立。

1981年9月21日,伯利茲正式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獨立後仍為英聯邦的成員,人民統一黨領袖G.C.普賴斯任總理。

1984年,伯利茲舉行首次大選,統一民主黨獲勝,M.E.比索諾任總理。

1987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伯利茲建交。

1989年10月11日,伯利茲普賴斯政府與台灣“建交”。

1989年10月23日,中國宣布中止與伯利茲外交關係。(有沒有學曆史的同學知道原因嗎)

————

薩爾瓦多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2年被強製並入墨西哥第一帝國;1823年帝國崩潰後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1841年2月18日成立共和國;1980年,薩爾瓦多國內正式爆發武裝衝突,1992年,對峙方簽署和平協定結束了長達12年的內戰。

薩爾瓦多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2021年9月,薩成為全球首個比特幣合法化的國家。

薩爾瓦多國旗啟用於1822年,1865年被撤銷,1912年恢複,1972年憲法正式確定為國旗。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35:189。旗麵自上而下由藍、白、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白色部分中央繪有國徽圖案。因薩爾瓦多曾是原中美洲聯邦的成員國,其國旗顏色與原中美洲聯邦國旗之顏色相同。藍色象征藍天和海洋,白色象征和平。

————

洪都拉斯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2年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在此登陸,取名洪都拉斯(意為“深淵”)。16世紀初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成立共和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