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紅光甘露(1 / 2)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

狼煙四起,天下大亂。

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

十室九空,中原大地一片狼藉。

百姓流離失所,故都洛陽淪陷。

漢家宮闕付之一炬。

317年,西晉滅亡,國祚五十一年。

遙想當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奈何!不足百年淪落至此。

祖逖曾言: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所以,滅晉者晉也,非胡人也。

大好河山被當做窩裏鬥的遊樂園。

也許,司馬氏骨子裏便鐫刻謀朝篡位的基因。

八王之亂時,基本算是全家總動員了,甚至連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友情客串湊熱鬧。

幾個王爺倒是玩嗨了,但這種骨肉相殘,兄弟鬩牆的行為,引來的卻是無盡的屈辱。

無休止的內耗,動搖了晉朝的國本。

胡人趁中原大亂,便聞著腥味來舔舐晉朝這塊肥美的肉塊。

未開教化的胡人,用他們浪蕩草原的野性,毫不保留的肆虐著中原大地。

他們用靈魂裏不死的野蠻,將那些自覺高人一等的晉人當“兩腳羊”肆意屠殺。

這是一場遊牧部落與農耕部落的一次大衝突、大洗牌。

一把把血淋漓屠刀,強行將不同民族的鮮血交織融合。

“五胡之亂”,無疑是一場人間悲劇。

危機四伏,司馬氏已無力掌控北中國,紛紛丟下祖宗的基業,南下跑路。

領頭的跑了,晉人也隻得有樣學樣紛紛南遷,史稱“衣冠南渡”。

司馬氏在胡人狼狽的進攻之下,最終有五位王爺英勇撤退到了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坊間美其名曰:“五馬渡江去,一馬變為龍”。

依托長江天塹,以司馬睿為首的司馬氏再次在建康建立了政權,使得晉朝得以苟延殘喘。

這個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是為東晉。

……

興寧元年(363年),三月。

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裏,現為江蘇省鎮江市的地界。

有一位東晉小吏正雙手抱膝,百無聊賴的在自家的庭院裏。

此吏名曰劉翹,要說此人亦是小有來頭之人,他可是十代相傳的傳統貴族。

其祖上乃是漢室宗親,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之後。

老劉家雖然現在沒落了,但也算是個正兒八經的寒門。

可不要瞧不起寒門,“寒門”好歹有個“門”,隻不過他們的門第勢力較低而已。

所以“根正苗紅”的劉翹自然要比起那些沒“門”的“賤民”要有優越感。

東晉小朝廷本質上是門閥士族政治,門地決定著人的命運。

按照九品中正製的選人用人規範,高門士族的子弟一出生嘴裏便含著金鑰匙,名門望族的子弟,不需要任何考核就能給予較高的官品,也稱“門地二品”。

劉翹多少依靠著他破落的“門第”,撈了個功曹的芝麻小官當當,好歹混了口公家飯吃。

但自家的情況自己知道,一個功曹的俸祿在當時也隻能勉強維持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