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相對完善的部落,不,也許它可以叫做城了。

四方形布局,從城中心向外輻射,錯落有致的石木建築,高高低低的填滿了整個城。

外圍建造了一圈長長的圍牆,四麵有城門。城牆純石鑄成,粘合處隻有細微的縫隙,堪稱鬼斧天工。

整個城,麵積是肉眼算不出的廣闊。

在靠近城中心的一幢房子中,姚翟正手握毛筆,沉思。

毛筆,是姚翟沉思許久之後的結果。

與姚錚來到這個大城之後,姚翟才意識到,這裏的人,上上下下的,從姚錚開始,都是文盲。他當初也沒想起來教姚錚文字。

常年練習書法、國畫的姚翟寫的一手好字,畫也不錯,為了普及文字,他將繁體字進行變形,以半繪畫的方式書寫,接著教給大家。

國家有國家的信仰、企業有企業的文化,這些都是一種信仰的力量,是凝聚人心最好的工具,之前這裏還是一個部落時,他們的信仰就是太陽神,姚錚接手後,繼續強化這種影響力,漸漸剔除其他的信仰物,到姚翟來的時候,全城的人都信仰太陽了。姚翟打造了全新的圖騰,三個日上下排列,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賦予這個城新的名字:晶。

所謂衣食住行,若說晶城人最擅長的,非建築莫屬。在沒有測量、數學等科目做基礎的時候,僅靠人力估算,就建造出這麼大的城池,姚翟向,就是和金字塔相比,都不遜色了。

於是姚錚和姚翟兩人將眼光放在吃飯穿衣上。

在姚族兩年沒白費。

雖然晶城已經是以種植為主的定居部落,但他們種植的方式同樣粗糙,比姚族女人的拋灑播種也好不了多少。姚翟充分發揮姚族和那座古城的經驗,在老天的幫助下,迅速發展著種植業。

隨後就是穿了。之前在姚族,一切的衣物都是動物毛皮製成,盡管姚族也會利用蟲子吐出來的絲,但更多的是用來捆綁和織網,從來也沒想到穿著上。“眼高手低”的姚翟,空有知識沒有手法,從來也沒有話語權,現在則不一樣了,一句話吩咐下去,幾乎全員都在研究著植物、動物衍生物的編織情況,很快的,夏天到來的時候,姚翟不用再穿厚厚的毛皮衣,擁有了輕便的“絲綢”衣。

接下來就是姚錚姚翟都已經嚐到甜頭,有小黑作為證據的養殖業。不想當初在姚族,因為沒有經驗,什麼動物都往部落劃拉,弄的部落雞飛狗跳的,現在晶城是直奔馬、牛、豬等幾種動物,可勞動可使用,養起來回報率比較高。

轉過年來,晶城在姚錚之後又有了新氣象,姚翟滿足的點點頭。

☆☆☆☆☆☆☆☆☆☆

啟和齡是一對戀人,也是一對父母。

跟著姚錚和姚翟來到晶城之後,夫妻兩個的日子過得可說舒心急了。

晶城因為建築業發達,加上規劃超前,目前處於地廣人稀、房多人少的狀況,啟和齡由姚錚引薦,進入晶城後直接就有房子住——這點上來講,說不定有很多21世紀的國人都要羨慕。

兩個人也不管其他,一心一意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家中小勇未滿半歲,還不會走路,夫妻兩個的全副精力幾乎都放在他身上。除此之外,該勞作的時候也勞作,隻是吃飯的時候從來都關起門來,自己吃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