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帝國,作為已經屹立在中原一百多年的國家,它具有著豐厚的底蘊和強盛的國力。周邊的小國家每年都會定期向乾國納貢,就連貪婪的北方遊牧民族都不敢在乾國最強盛的時候騷擾邊陲。
永盛十九年,乾治帝這位為了國家辛勤勞作了二十年的皇帝在積勞成疾下,於一個夜晚不幸駕崩。年僅十四歲的太子何重陽繼位,帝號順,年號建寧。
事實證明,乾順帝既不像他的父輩一樣在太子時期就有著監國的機會,又因為父親乾治帝一心投在工作上而忽略了對他如何當一名皇帝的教育,他不僅缺乏治理國家的能力也沒有繼承父皇遺誌的堅定信念。
好在,不知是不是乾治帝早就預料到自己離去後接班人能力不足的情況,他為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三位輔佐之臣。
建寧初年的一個午後,馮太後帶著十五歲的乾順帝來到興慶殿,隨後從殿外依次進入三人。第一人在這戒備森嚴的皇宮裏卻能夠身披鎧甲、腰間配刀,臉色鐵俊,目光如炬,再配上魁梧的身姿,標準的軍人模樣;第二人看似少年,卻一舉一動都給人儒雅之感,當他抬起頭直視對方的眼睛時,任何人都會被他眼中的深邃給驚到;第三人身材修長,走起路來始終挺直腰杆,但是看麵相卻是有些蒼老和邋遢,而且從官服來看,此人的品級也是三人中最小。
行完禮後,三人在興慶殿下站好,上麵坐著馮太後和年輕的乾順帝。馮太後語重心長地對著乾順帝說道:“這三人是先皇為陛下留下的忠人賢臣,可以輔佐陛下治理國家,陛下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向他們三人請教。”
說完之後,馮太後又一一介紹道:“此人是北衙禁軍的統領石英,他負責保衛陛下和皇宮的安全。”那位軍人模樣的男子向前一步,雙手抱拳道:“身著盔甲,不便行禮,還望陛下海涵。”
馮太後又緊接著介紹第二人:“此人任職中書舍人,名叫項文昌,當年先皇在殿試裏考驗他治國之法,他引經據典,回答得很是令先皇滿意,後中榜眼,又因在吏部的考核裏表現出色,被舉薦到中書省,很快就成長為了中書省裏最年輕的中書舍人。”
“榜眼就這麼厲害了,那狀元呢?現在何處?”乾順帝有些好奇,於是問道。此時第三人出列了:“陛下,臣便是那一年的狀元。”“哦?”乾順帝不得不認真打量此人一番了,前麵兩人都是位高權重的要臣,一人是正三品的大將軍,另一人雖是正五品上,但卻是文學之士能擔任的最高職位,前途無量。
但是眼前這人。。。從官袍來看,此人隻是個小官啊。看到乾順帝眼中流露出疑惑的意思,這名小官主動自我介紹道:“臣葉正,永盛十五年參加殿試後,及第狀元,現任禦史台察院監察禦史一職。”
監察禦史!正八品上!和同屆排名不及他的項文昌卻足足差了三個大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