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是詩歌的一種,入樂的叫歌,不入樂的叫詩(或詞)。入樂的歌在感情抒發、形象塑造上和詩沒有任何區別,但在結構上、節奏上要受音樂的製約,在韻律上要照顧演唱的方便,在遣詞煉字上要考慮聽覺藝術的特點,因為它要入樂歌唱。歌詞與詩的分別,主要是詩不一定要入樂(合樂),歌詞是要合樂的。合樂成為歌曲。歌詞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現的,歌詞是歌曲的本意所在。現代一般是配合音樂,便於哼唱的語句。
指歌曲的唱詞。
唐宋之問《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製》:“樂思回斜日,歌詞繼《大風》。”
《舊唐書·音樂誌三》:“時太常相傳有宮、商、角、徵、羽《宴樂》五調歌詞各一卷……詞多 鄭 衛 ,皆近代詞人雜詩。”
清李調元《南越筆記》卷一:“男遺女一扁擔,上鐫歌詞數首,字若蠅頭。”[1]
時太常相傳有宮、商、角、徵、羽《宴樂》五調歌詞各一卷……詞多鄭衛,皆近代詞人雜詩。
中國最早的歌詞是傳說中的隻有四個字的《塗山氏歌》:候人兮猗。《詩經》就是入樂歌唱的,所謂南、風、雅、頌,本部都是音樂的名稱,三百篇,無一不是音樂文學。以《詩經》為標誌,音樂文學成熟了。[2] 宋詞、元曲均是一種歌詞,除獨立吟誦外,亦可以配合歌曲,以當時的漢字發音唱出。可惜現時大部分曲譜已失傳,而且因語音變化相當大,古人亦無錄音設備,才使今人難以把這些詞曲詠唱出來。
及至今天的戲曲、歌劇、音樂劇、流行音樂等等同時涉及到文學和音樂的創作,作品的文詞部分仍稱作歌詞。
創作歌詞,一般稱為填詞或作詞。
到了互聯網的時代,歌詞被賦予了更智能化的性能,拿QQ音樂APP舉例,一名用戶能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歌詞文本,還有歌詞跟隨歌曲精準滾動、外文歌詞搭配的翻譯歌詞、甚至還有長音頻內容下麵展示的AI歌詞以及AI翻譯。而在網易雲以及市麵上眾多的音樂APP賦予了歌詞“美”的含義,分享“歌詞海報”到朋友圈甚至成為了當代用戶分享音樂的方式。
由於歌詞表達了歌曲的宗旨和靈魂,闡述了一首歌所要表達的感情和主旨,所以即使年代久遠,有的歌詞也不容易忘記。歌詞的好壞有時候在很大程度決定了一首歌的好壞,因此很多著名的歌手也會請著名的填詞人來創作,當前歌詞創作比較優秀的人有林夕、方文山、羅大佑、李宗盛、高曉鬆、李焯雄、黃霑、徐佳瑩、薛之謙、陳信宏、黃偉文、林若寧、黃俊郎、許嵩、毛不易等。
隨著人對歌詞的重視,歌詞這一文體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借用。隨著越來越多高素質文人選擇歌詞創作,流行歌詞的藝術水準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