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嬌穿書半個多月了。
這裏是桃源村,應該是地處中原的一個小山村,背靠一座不大不小的黃石山。這半個月來,從起初的各種不適到到現在的淡定,她已經認命,知道自己出不去了。
至於為什麼說是穿書?
說起來還真是一把辛酸淚。
胡嬌也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她除了還記得自己叫胡嬌外,其餘的什麼都不記得了。
醒來的時候腦子裏隻有一些模糊的記憶,似乎是一本小說,在那裏邊她是一個叫胡嬌的小寡婦,至於劇情什麼的她也隻模模糊糊的記得個大概,很多信息還是她醒過來這半個多月搜集的。
她穿來的這地方,國號大楚,幾年前,大楚跟關外的金兵打仗,朝廷大舉征兵,分派下來,桃源村的人家每戶都攤了一兩個名額。
其中胡嬌家最倒黴,胡家父兄都在征兵條件裏,家裏一口氣要去兩個壯勞力。
尤其是胡父,這些年身體不大好,明擺著就是上了戰場就鐵定回不來的炮灰命。
胡家無奈之下,一心想免去攤丁。
然而幾天功夫打聽下來,衙門裏的人給了個消息,說是想要免去攤丁一人交十兩雪花銀免丁費。
胡家赤貧,隻有那麼幾畝薄田,他們就是把能賣的都賣了也湊不到這麼多銀錢,最後便把主意打在了胡嬌這個女兒頭上。
這桃源村足有好幾百來戶人家,是個大村,其中也有些個富戶,見胡家有意,當即就有一家需要給癆病鬼兒子衝喜的人家上了門。
很快胡嬌便以二十兩銀子的價格,被家裏人送去有個癆病鬼兒子的吳家做了新嫁娘。
衝喜衝喜,這種事兒有衝好的,自然也有那沒有什麼卵用的。
胡嬌更倒黴,就在她嫁進吳家的第三天,吳家這個得了癆病的兒子便一命嗚呼。
這下子吳家不幹了,說胡嬌是個克夫的,要把人退回胡家,還要胡家把那二十兩雪花銀給還了。
胡家不依,隻說女兒已經嫁給了吳家,現在把人退回來就是要他們一家子的命。
最後兩家在中間人的調停下,取了個折中的辦法。
胡嬌還是吳家的兒媳婦,隻是因為衝喜沒成功,胡家要退吳家一半的銀子。
十兩銀子,最起碼能保住胡家大郎,胡家兩老一商量便答應了下來。
那會兒的胡嬌年歲小,身條瘦弱,性子也軟,平白遭遇這麼一場倒黴事兒,又親眼見著自己那個癆病鬼相公斷氣,嚇得小姑娘隻會掉淚。
吳家見狀,也怕逼出了人命不好收場,隻能無奈陰著臉把胡嬌領回了家,隻當家裏多個小丫鬟使喚。
另一邊胡家有了那十兩銀子,原本是想把胡大郎留下來,結果不成想到了兵丁入伍那天,胡家大郎趁著天還沒亮拿著名帖就走了,頭也沒回的參了軍。
一時間胡家隻剩下老兩口在家,守著那麼幾畝薄田熬日子。
沒幾年仗打完了,胡嬌也十九歲了。
官府突然來貼了公告,公告上麵白紙黑字的寫著桃源村的這些兵丁幾乎全都埋骨沙場!
聖人憐憫,特意下發了撫恤銀子,給每家戰死沙場的兵丁家眷們兩吊錢作為撫恤銀。
那段時間桃源村裏總是一片愁雲慘淡,不少人家掛上了白幡,到處都能聽到哀痛的哭聲。
按理說,這些哭聲都是屬於貧戶的,畢竟富戶們都交了免丁銀子,不會跟這些人一樣操辦白事兒。
隻是吳家也不知怎麼就像是中了邪似的,先是家裏的老太爺得了風寒一病不起,人參鹿茸之類的好藥都用上了也沒頂上用,最後落得個人財兩空。
緊接著吳家大房一家子出門的時候遇上了匪盜死於非命。
沒幾天的功夫,就隻剩下胡嬌這麼個當初被家裏人送來衝喜的小寡婦和一對兒還沒灶台高的雙胞胎兄妹。
這胡嬌操辦完一家子死人的喪事,還沒等騰出手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就讓她不小心聽到了吳家二房的密謀。
大房一家的頭七都沒過,二房便商量著要霸占他們的房產田地了。
胡嬌驚慌之下,不小心發出聲響驚動了人。
二房發現事敗,那兩口子眼珠子一轉,竟然反口誣陷胡嬌嬌跟人偷情。
後來更是言之鑿鑿的放出了諸多流言,信誓旦旦的說胡嬌就是個耐不住寂寞的蕩婦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