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套複習資料在充城一中供不應求,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去賣的話,實在太麻煩了,你可以把這些複習資料擺到你們在書店的銷售渠道去賣,我這邊幫你去充城各個中學打廣告。”“這裏每套書單本的零售價加起來是三百九十元,我之前打包賣是三百五十元,你賣三百九還是三百五,我不管,反正每賣出去一套書,我們抽取毛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你看怎麼樣?”

楊木易把他的建議說了出來。

他之前確實想過自己賣,這樣可以利潤最大化,但是一萬套複習資料,無論是倉儲還是運輸,單憑他們三個人是幹不下來的,所以他想通過出版公司的渠道賣出去,這樣雖然利潤會少一些,但是不用太辛苦。

“楊老師,你的建議倒是挺好的,但我們現在也有出售一些教輔資料,可銷量不怎麼好,你剛畢業,你也知道,現在學生都買的是五三之類知名的教輔資料,你這個隻是學生自己的筆記,恐怕銷量上不去呀。”

總編輯看過楊木易的這套複習資料,他個人也覺得比五三更實用,但市場上比五三更好用的教輔資料也不是沒有,可為什麼隻有五三賣的好呢?

那是因為在高中生心裏,五三已經成了教輔材料的代名詞了,隻要說起複習資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五三。

“總編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子,你先拿一百套複習資料到東門橋那家文慧書店放著,我這兩天先去宣傳,如果一周內這一百套資料賣不光,我立馬找人來把這些資料拉走,並全額支付印刷費和這幾天的倉儲費。”

楊木易知道耳聽為虛,必須讓他看到實際成果,他才會相信。

“既然楊老師都這麼說了,那我們就先試一試?”

總編輯聽楊木易這麼一說,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試試就試試,反正他又不吃虧,而且還賣了這位“官二代”的麵子,何樂而不為呢?

“好,那明天就安排吧,到時候麻煩在書店門口掛一條橫幅表示這家書店有我們的複習資料賣,免得學生過來找不到。”

楊木易主動伸出手來。

“行,那就這樣安排,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總編輯也伸出手,和楊木易握了握。

次日清晨,楊木易,李嵐,還有杜卓又騎著三輪來到了充城一中,這一次他們沒帶多少複習資料,而是在易拉寶廣告上寫上了“複習資料成功上架東門橋文慧書店,歡迎前去選購。”

下早自習後,學生們魚貫而出,之前沒買到複習資料的學生又把楊木易的小攤給圍得水泄不通。

“各位同學,為了方便各位同學閑暇的時間可以買到我們的複習資料,所以我們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成功上架了東門橋的文慧書店,如果沒有今天在這裏沒買到的同學,可以去文慧書店買。”

“因為數量有限,請同學們抓緊時間,欲購從速。”

楊木易一邊出售小三輪上不多的複習資料,一邊給學生們重複他們書店的地址。

東門橋距離充城一中不遠,單程也就十分鍾的路程,如果騎車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