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南北戰爭(3)遷都再戰(1 / 1)

八月十七日,負責鎮守順海的朝廷上將軍、都督江毅諸軍事、江毅巡撫、兩江總督周文爵貪生怕死,腐敗無能,膽小如鼠,在宋軍還未進攻順海時就帶著順海二十萬官兵棄城而逃,將國都門戶拱手相讓,自己率軍東逃,前往寧杭府避戰。

蔣應接手寧杭府後,下令犒賞三軍,慰勞諸將士後,於八月二十五日再次啟程,進軍寧杭府。

順海失守的消息傳到寧杭府,以及逃跑到寧杭府城下的守將周文爵帶著二十萬官軍等著進城,越帝劉世崇大感震驚,他下令打開城門,將官軍迎入城內。

接著,劉世崇召見周文爵,質問他為何棄城而逃,周文爵恬不知恥地回答說:“宋軍一路勢如破竹,我軍為王朝最後的希望,我軍若有損失,則王朝危矣,所以,末將率軍前來勤王。陛下,宋軍二十多萬人已登陸我國土之內,現在距離國都不足五百裏,末將懇請陛下隨我南下避戰,放棄寧杭府,遷都以求日後反攻。”

朝廷文武百官都希望劉世崇可以下令將逃兵周文爵立刻處死,但是考慮到國家現在正值危難時刻,周文爵貪生怕死,可也是軍事最高統帥,殺了他,人心不穩。

於是,劉世崇赦免了周文爵的罪過,聽從了他的意見,帶著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在官兵的護送下連夜離開了寧杭府,向南逃往揚東省,並在臨瑞歇腳,將臨瑞作為戰時陪都,建立前線軍事最高指揮部。

八月二十日,蔣應率兵攻占寧杭府,南越國國都以北領土除上靖外已經全部失陷。

八月二十日,這對南越來說是無比沉重的一天中秋節剛過不久,南越北方重鎮順海、定遠、蘇寧相繼陷落,連國都都被宋軍占領。

四十多萬越軍畏懼不前,二十萬宋軍精銳部隊如入無人之境,一路南下,占領了整個江毅省,又進軍江寧,占領江寧南部大部分地區,以三麵包圍之勢進攻上靖。

上靖二十多萬精銳部隊對於宋軍最高指揮官沈培清來說不過是困獸之鬥,上靖府不過是宋軍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罷了。

九月一日,沈培清從安和戰時前線最高軍事指揮部代表中樞院下達了進攻的命令,調集十六萬精兵兵分四路全力進攻上靖府。

南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九月三日,宋軍發動總攻,對上靖府展開了連續三天的不間斷攻打,諸多黑科技接連上陣,上靖府的南麵城牆被轟塌不止三次,可是每次宋軍的進攻都被頑強的的越軍守軍擊退,徐觀南指揮越軍固守不出,占據重要據點和重要陣地對宋軍展開局麵反攻。

由於一直無法繼續擴大戰果,安和軍事指揮部對此感到十分氣憤,要求前線諸位將軍必須要在十一月之前攻下上靖府。

十月三日,此時宋軍已經圍城一月,連續不斷的進攻讓各路宋軍身心疲憊,減員嚴重,加上水土不服,宋軍內部很快就出現了瘟疫,大量士兵因為瘟疫而死,宋軍戰鬥力減弱,上下可戰之士不足萬人。

前線最高指揮官蔣應和陳道文巡視軍營時見將士們人人麵若土色,渾身無力,一碰食物便嘔吐不止,無法進食,隻能通過生咽來補充能量,嚴重者,因絕食而餓死,死時體重減輕五成,猶如行屍枯骨。

看到這一幕,蔣應知道此時軍中的瘟疫已經十分嚴重,繼續留在上靖府作無用功隻會被敵軍反圍剿,到時候南征主力若是被重創,則前期半年的南征戰果功虧一簣。

十月十日,沈培清下令前線宋軍全部撤離上靖,轉而派出東齊軍團前往圍困上靖,並下令讓北洋艦隊將上靖四駒軍港內的所有上靖艦隊軍艦全部炸沉,封鎖海上,打算將上靖府內的二十多萬越軍困死。

十月十五日,吳皇陸楊終於決定出兵救援南越。

陸楊以兩湖總督薛淩楓為前線最高指揮官,調集約莫十五萬吳軍由薛淩楓指揮,向東進軍支援南越。

十月二十五日,在荊湖和江毅邊界定州,吳軍遭遇宋軍西麵防衛軍小股部隊,薛淩楓選擇坐視不理,派出千裏馬跟蹤宋軍,以獲取重要情報。

薛淩楓通過千裏馬傳回的信息得知,宋軍的軍事最高指揮部設在安和,並且宋軍的諸多高級軍官都聚集在安和統一指揮南征宋軍。

掌握重要情報後,薛淩楓主動出擊,毫不猶豫地撲向安和,全力以赴,對安和發起猛攻。

而讓薛淩楓沒想到的是,沈培清早已帶領指揮部高級軍官們乘坐北洋艦隊的軍艦從安和軍港離開了安和,薛淩楓帶兵闖入安和城內,卻發現這早已成了一座空城。

城內根本就沒有守軍,頓覺自己中計的薛淩楓趕緊下令撤離,但是為時已晚,埋伏已久的蔣應、陳道文、顧培先三位總兵官率領三大軍團總計超過二十萬人對安和城內吳軍進行甕中捉鱉。

由於薛淩楓本人的過度自信和嚴重的不可原諒的軍事決策錯誤,導致十五萬吳軍被宋軍主力部隊圍困城內,吳軍還沒有占據城內各大據點及城樓要點、城內軍械庫宋軍就大批湧入,沈培清早就預料到了他本人的高調行事會引來敵軍的直接進攻,因此他索性以自己為誘餌,誘導敵軍進入宋軍包圍圈。

安和殲滅戰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