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番邦求親(1 / 3)

萬曆年間,朝鮮發生壬辰倭亂,上書表請求天朝上國支援擊退日本。於是萬曆皇帝派出宋應星,李如鬆等大臣帶領數十萬士兵助朝鮮退敵。第一次以中日議和結束;第二次,豐臣秀吉企圖率軍再次入侵朝鮮半島,史稱丁酉再亂,但第二年,豐臣秀吉暴死,日軍不得不撤軍。前後曆經七年,死傷無數。但最終大明與朝鮮贏得勝利,朝鮮為表示感激之情,特派使臣前來進貢又求親於大明,懇請大明王朝以公主下嫁,以表示兩朝友好之情義。但朝鮮與大明相距甚遠,且朝鮮蕞爾小國,公主與宗親王室皆不願意與其和親,使得萬曆皇帝與首輔商榷此事。

皇帝坐在大殿上說:“朝鮮求親,眾大臣可有什麼想法?皆與內閣張首輔研討,給予朕結果。”首輔回應“謝陛下。”張首輔回到內閣與眾大臣商討,有一位大臣說:“閣老,朝鮮蕞爾小國,下嫁豈不是丟了我們上國的臉嗎?回絕朝鮮有什麼關係?”張首輔不言,此時禮部尚書林芝剛說:“朝鮮雖是彈丸之地,不足懼怕。但我大明禮儀之邦,求親之事,萬萬不可輕視。”吏部尚書林誌輝說:“頌世,我們不可輕視,但宗親之女皆有婚配,怎好拆人婚姻?”禮部尚書林芝剛回應道:“聽聞文德賢弟,家有賢侄女,年芳二十,尚未婚配。”林誌輝急忙說:“小侄鄉野粗鄙之人,怎可配與他國高尚王世子?頌世兄高抬了。”“哎!文德賢弟,太祖有令女子十四而嫁,不嫁者交於罰金,然你家之女今年芳二十而不嫁,是依仗您這位吏部的叔叔不成。”林誌輝向首輔拱手說:“吾家之女確實未嫁,皆因有婚約,但未婚未卻亡於援朝之戰中,請閣老明鑒。”張首輔發言:“文德不必緊張,你家女之事,我知其中緣由。芝剛言語過重了。”林芝剛拱手回道“閣老所言甚是,賢弟是愚兄不對,望請賢弟見諒。”“兄長過濾了,我等在閣老麵前皆是鄙人。”張首輔說:“今日之事到此為止吧!明日是休沐,就十日後給陛下答複。”眾大臣拱手退出殿堂,退出殿堂之後形成以林芝剛代表一夥人,另一則以林誌輝為代表一夥人,各自討論和親的事情。

傍晚時,林誌輝回到府邸妻子出門迎接說:“官人回來了。”林誌輝說:“嗯!”妻子說:“官人臉色不好,今日可曾遇到不順之事,可與為妻訴說?”林誌輝的妻子端著一碗茶遞給林誌輝,林誌輝接過茶碗喝了一口說:“沒什麼不可與夫人說的,今日朝鮮求親,林芝剛這個混賬讓青兒去和親。”“誰家能舍出自己家人。”“是呀!兄嫂舉家供我讀書,我才有幸娶你,得今日之地位。”“沒有他法。”“在看後日商討吧!我們沐浴休息吧!夫人。”第二日林誌輝一家在飯桌上吃飯顯得異常的安靜。林誌輝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說:“飯後,青兒和世堯留下。”隻聽見異口同聲說:“是。”

小廝和丫鬟退下隻剩下林夫人,清兒和世堯。林誌輝坐正中間說:“青兒,你年紀也不小了,該是時候將婚姻大事提上日程了,夫人有時間幫青兒相看一下。”“是,官人。”林夫人回道。林青兒說:“叔父,我與陸家有婚約還沒有取消,怎麼好與別人再建立婚約?”“青兒,那陸淩峰在戰場陣亡了,才將你的婚事一拖再拖,如今你為他不再嫁人,是觸犯法律的。而女兒家的終究是嫁人的。”林誌輝越說越激動,此時林夫人急忙安慰說:“官人,不要急,青兒隻是一直沒有想明白,再遇到好的公子就好了。”林誌輝說:“世堯年紀也不小了該到國子監學習了,青兒最近不要去外麵亂走了。”林青兒和世堯說:“是,叔父。”“好了,官人讓他們回去吧!”林誌輝揮一揮手,林青兒世堯離開了。林夫人說:“官人,沒有別的辦法嗎?青兒是該談婚論嫁,可陸家那邊也應該等著情緒平複一下。”林誌輝歎口氣“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林芝剛和我政見不和,他一定借此事敲打我,這件事情要看張閣老的意思。”林夫人安慰道“要是我父親還在就好。”“此事還在觀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