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記叫楊為民,40來歲,帶著一副眼鏡,給人一種知識分子的儒雅的感覺。平時說話也是和和氣氣,溫文爾雅。
何雨梁敲門,楊書記抬頭看見是何雨梁,趕緊叫他進來。
笑嗬嗬地問道,\"小何科長來了,有嘛事啊?”
何雨梁也笑著說:“楊書記,我這是來和您彙報工作來了。”
然後和楊書記彙報了相親大會的事,看楊書記聽完又思考,何雨梁說:“書記,您可是區公所的班長,掌舵人,所裏有這樣集體喜慶的事,您不得出席和大家一起高興一下嘛。”
楊書記聽完,笑著說道:“行,我找時間參加一下,小何啊,你這是來將我的軍來了啊。”
“楊書記,冤枉啊,咱們一切的工作可都是在班長的帶領下開展的,到最後了,班長可得帶同誌們做好收尾的工作啊。”
“行,都說小何科長能幹,今天我見識了。你去忙你的去吧。”
見目的達到,何雨梁輕鬆的哼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敢唱我還不敢哼麼。
回到辦公室,收拾好東西。見王娟被王區長不知道指使到哪去了,就帶著雨水,騎著車朝菊兒胡同的小學奔去。
自從來到四九城,何雨梁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悠閑的逛過四九城。
一路上的胡同古建築,整齊的排列在街道兩旁,零零散散的走在大街上或坐在胡同口悠閑聊天。一群小孩圍著大人追逐打鬧,不時傳來喝斥的聲音。
何雨梁載著雨水悠閑的騎著車,看著兩邊的街景。
到了學校,學校是一排平房,有8間,有6間做了教室,一間做辦公室,還有一間堆砌著雜物。一個年級一間教室,每個教室的人不多,粗略一看也就20個學生出頭。
看來王娟說的還真是,想想以前自己上學時,一個教室坐80多人的場景,那樣的情況,任重道遠啊。
找到王娟的公公餘副校長,告知了自己的來意,又把一包茶葉放在餘校長辦公桌上。
餘副校長熱情的接待道:“歡迎,歡迎,何科長,您太客氣了,咋還帶東西來。”又說,“你妹妹的事,王娟和我說了,東西您拿回去,我這就把一年級的王老師叫過來。”
說著就出去了,一會帶了一個25歲左右的女同誌進來。
介紹說:“這是負責一年級的王老師,教學認真負責,以後就讓您妹妹在她那學習。這就是您妹妹吧,叫何雨水?”
“是,雨水,快叫王老師,以後可要聽王老師的話,不許調皮。”又對著王老師說:“王老師您好,我是何雨水哥哥,以後雨水就麻煩您了。\"
王老師有點靦腆,看著何雨梁有點害羞,看著何雨梁說:”不麻煩,不麻煩,應該的。”
餘副校長讓王老師帶著雨水去教室,熟悉下同學和環境。
何雨水拉著何雨梁的衣角,不肯跟著王老師走,王老師有點尷尬地看著。
何雨梁趕緊勸道:“雨水乖,跟著王老師去找同學玩,認識好多新朋友哦。”
何雨水才好奇地跟著王老師走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