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自行車風波(1 / 2)

區公所

劉幹事來到何雨梁辦公室,開始彙報目前婦聯工作開展的情況。因為剛解放,群眾觀念也沒扭轉,婦聯工作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的進展的。

何雨梁聽完,開始問道:“那32名女同誌目前在什麼地方?資料有嗎?”

劉幹事從文件夾裏抽出一疊資料遞給何雨梁,一邊說到:“她們目前都被安置在區公所附近的一座四合院裏。吃飯有專人在負責。”

何雨梁一張張瀏覽,又問道:“她們都願意嫁人嗎?結婚這事可不能強迫,還有她們願意去工廠工作學習技術嗎?還有她們自己有其他的技能嗎?”這些女同誌基本都在20-25歲之間,身體狀況都還好。

劉幹事感覺到來自何雨梁身上的壓迫感,有點緊張的回答道:“科長,這些問題需要和她們確認下,之前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嗯,好,你抓緊了解下,還有個事需要你去辦一下,去聯絡下紡織廠和食品廠,看他們願不願意接收一批女工。”

又叫來民政陳幹事,對他說到:“你統計下咱們所裏的20-30歲的男性未婚青年情況,包括離異,喪偶的,這兩天抓緊給我。”

安排完了,何雨梁繼續在辦公室處理文件。

下午四點左右,何雨梁合上最後一份文件。

這時王娟敲門走了進來,說:”何主任,外麵有個說是你弟弟的找你。”

“你叫他進來吧!”何雨梁對王娟說道。

何雨梁正在逗著雨水,後麵傳來了柱子的一聲“哥,我來了。什麼時候走啊?”

何雨柱想著今天要買自行車,興奮了一天總覺得跟做夢一樣。

從50年代到80年代,誰不稀罕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那就是身份的象征,走路上回頭率那是百分之百。如果何雨柱懂回頭率和百分比的話。

何雨水看著何雨柱進來,高興的朝著他跑過去。何雨柱抱起妹妹,親了一下。

開始打量何雨梁的辦公室,左邊靠牆放了一個書架,上麵堆滿了書。

書架旁邊放了一個玻璃門文件櫃,放了一些文件。一張實木桌子,後麵一張椅子。自己腳邊是一個皮沙發。

“你等我下,我去和領導打個招呼。”說完何雨梁轉身出去找王區長請假。

過了五分鍾左右,何雨梁在門口對著何雨柱笑著說:“走吧!”

一行人沿著南鑼鼓巷往南走,又往西,一路直奔地安門商場自行車區。

“同誌,麻煩來兩輛飛鴿二八大杠。”何雨梁對著售貨員說道。這時代,飛鴿是國產自行車的第一品牌,質量那是沒的說。

售貨員是個30左右的婦女,長得挺漂亮,正在櫃台上無聊地嗑瓜子。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恢複生產,加上四九城成了國家中心,自行車的供應多了,擺脫了以前一車難求的狀態。

售貨員頭都不抬,斜著眼睛打量著麵前20歲左右的小夥子,帶著一個15、6的男孩子,還牽著一個幾歲的小妹妹。一臉不耐煩的說道:“小屁孩一邊玩去,不要沒事來找姐姐開涮。”

周圍稀稀拉拉的走著不少人,聽到何雨梁的聲音,都好奇地看了過來。這年頭一家收入20萬左右,買自行車對哪家哪戶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別說這年輕人開口就是兩輛。

轉過頭一看,還是一個年輕小夥子帶著另外兩個更年輕的。頓時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聽到售貨員的聲音,周圍人更是哄堂大笑。

何雨柱看著周圍的嘲笑,憋紅了臉。大聲說道:“我們真是來買自行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