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姑娘名叫馮星茹,生在勾心鬥角的馮府,被人們喚作二小姐,年芳十五歲。一家老小都住在天子腳下——禮京。馮府的一家之主馮安立是宮廷的太醫,因醫術還算不錯,這才得到天家的賞識。
我的母親程惜,出生書香門第,她朱唇粉麵,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惜啊,人如其名,天妒紅顏,離世得早,都來不及看著女兒出嫁。
馮安立可不是個鍾情人,在母親還未嫁入馮家時,妾室通房就有了七八個。因一次宴會,馮安立看上了母親容貌,便開始胡攪蠻纏,甚至指使家奴,在禮京四處傳播流言,這才用這種卑鄙手段使母親就範。
這些年,母親活的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會得到一通數落。深宅大院,新人笑,舊人哭,妾室一波接著一波,母親本也對他無情,久而久之,便不再管這府中的任何事了。幾個月後,方明玉入府成為側室,獻盡殷勤,成為了馮安立的新寵,所有人都以為她也不過是風光幾日罷了,誰曾想,不久之後,她便有了身孕,地位也慢慢穩固起來。
後來,方明玉生下了一個女兒,起名馮麗瑤,這馮安立是歡喜連天,大擺筵席;幾個月後,母親生下了我,他的態度實則是令人心寒,不管不問,讓母親在月子裏落下了病根。我在母親的庇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母親的身子也一日日地垮了下去。終於,在我十三歲的時候,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吞藥而亡。
如今的繼室是方明玉,雖不是高門大戶,但是她好歹也是個小縣官的女兒。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做妾室又如何?如今的她不也熬到了正室夫人的頭麵。要說這個後母不好吧!外麵又稱她盡職盡心,大方善良,從不苛待前夫人留下的孩子。哎!做戲做的真,也是難為她了。
馮家如今一共有四個孩子,三女一男。方明玉所生的就有兩個,即府中的大小姐馮麗瑤和四少爺馮祿。二小姐就是我馮星茹。三小姐馮青環,親生母親是個歌姬,名曰杜秋娘,剛進府的時候,這馮三小姐呀,都有三歲了。因為杜秋娘地位低賤,才一直養在外麵,直到方明玉知曉,才假意向大夫人說了一聲,自作主張地接進了府裏,給馮安立留了個懂事溫柔的印象。為此,前些年間,這杜秋娘就是她身邊的跟屁蟲。
這三小姐從小就心靈手巧,在女紅、彈奏古琴方麵極其有天賦,還被府中上下稱作小才女。一時之間,馮安立高興壞了,將她視為珍寶。就連馮麗瑤都不及她。可惜,幾年前就瘋了,那件事情,讓馮安立徹底厭惡了杜秋娘和馮青環。
幾年前的一個夜晚,家中進了惡賊,這群賊人悄悄潛入了她們房中,拿走金銀珠寶後,還順帶擄走了馮青環。那時候,她不過十歲,賊人送來信件,要贖金一千兩。
後來,錢也給了,卻不見人。又過了兩天,鬧市上一輛疾馳的馬車上丟下來一個孩子。街上的人圍了上去,有人發現這是馮府正在找的孩子,便幫忙送了回去。
這件事對馮安立打擊不小,這孩子身上傷痕累累,雖然隻有十歲,但是她是個女子啊!不免有些流言蜚語。本來就產生了些嫌隙,當人醒過來後,盡是胡言亂語,傻裏傻氣的。於是,那天起,杜秋娘就失寵了,也很少再有機會跟在方明玉身旁。
這件事,在當年也是個無頭案件。至今沒有查出來,隻以為是一些流寇。
可是,我馮星茹卻知道的一清二楚。當年,在街上看完皮影戲,便貪玩興起甩開下人們去買桂花酥。路過一個小巷時,看見方明玉身邊的大丫頭小雲悄悄摸摸地走進了小巷裏的一間破屋。因為平時這個丫頭就是隻笑麵虎,我又很是厭惡她,心裏麵特別想拿住她的把柄,於是打算看看她搞什麼鬼,在好奇心的催促下,我小心翼翼地靠了過去,躲在那些屋簷破爛下,聽見了裏麵人的對話。
“夫人說了,這件事辦得不錯,很幹淨。這一共有五百兩銀票,拿了和那夥弟兄趕緊去外地,不要回來了。”
“謝謝夫人賞!下次府裏還有這種敢搶夫人小姐風頭的人,告訴兄弟們,兄弟們來給夫人辦了他。”
“嗯,記好了,趕緊走,越快越好!”
就這樣,我知道了這個方明玉是什麼樣的貨色。那次回來,想起這件事,還是害怕。因母親重病,從未提起過,不久之後,母親就離開人世了,因為傷心失去母親的緣故,病了一個月,之後就沒有去上鄒先生的課。仔細一算,到現在也快有三年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