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竿子打不著的引言》
記得小時候,有個教室的門框上,不知道什麼時候長了個馬蜂窩。開始沒人在意,後來馬蜂窩長大了,馬蜂在門口飛來飛去,嚇得大家進出都特別小心翼翼。
有幾個調皮的同學躍躍欲試,想把馬蜂攆走,然後趁機摘下馬蜂窩,不過始終沒能成功。有個同學找來一根棍子,使勁朝馬蜂窩捅過去。這一下,雖然把馬蜂窩捅鬆動了,但是並沒掉下來。而捅馬蜂窩的那個同學,卻被狂怒的馬蜂蜇得滿頭紅包,惹來無數的嘲笑。
後來終於有個同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把那個搖搖欲墜的馬蜂窩捅下來了。這個勝利來之不易,讓大家興奮了好久。可是新學期開學不久,有人發現在老地方又長出一個新的馬蜂窩。老同學走了,新同學對馬蜂窩束手無策,又回到了從前那種尷尬的境地。
這時候,又有個同學勇敢地站出來。他用舊床單和鐵絲做個罩子,綁在一根長竹竿上,先在地上生了一堆火,再用罩子把馬蜂窩罩住,猛地一拉,然後迅速把拽下來的馬蜂窩,連同罩子一起扔進火堆燒掉了。處理完馬蜂窩,他又在長出馬蜂窩的地方刷上石灰水。從那以後,教室再也沒有馬蜂窩了。
多少年以後,同學們講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對最後根除馬蜂窩的那個同學都敬佩不已,對摘下老馬蜂窩的那個同學也讚譽有加,唯獨對那個拿棍子把馬蜂窩捅鬆了的同學,卻仍然嘲笑不止。大家都說,一想起他滿頭紅包的樣子,就忍俊不禁哩!
正文
清朝太祖努爾哈赤是個牛人,靠他父親留下來的十三副盔甲起兵造反,硬是統一了女真,建立了後金國,打下明朝遼東七十餘城。他兒子皇太極也不遑多讓,先後兩次出兵朝鮮,統一了蒙古和黑龍江流域,把女真改為滿洲,把後金改為大清,為入關奪取明朝江山奠定了基礎。
清朝入關以後,從順治福臨傳至康熙玄燁,逐步統一了中國全境,國力逐漸增加。經過雍正胤禛和乾隆弘曆兩代人休生養息,勵精圖治,大清人口劇增,天下富庶,國泰民安。到乾隆中期,國庫裏的銀子,常年保持在六、七千萬兩,有時甚至超過八千萬兩。
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到了乾隆後期,從前那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驕奢淫逸的昏君,好大喜功,揮霍無度。弘曆坐了六十年江山,後來又當了三年太上皇,前後六下江山窮奢極欲,又在大小金川窮兵黷武二三十年,把大清朝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底子抖落一空。
嘉慶皇帝顒琰熬到親政,窮得快要揭不開鍋了。沒法子,他心一橫,把先帝寵臣和紳的家抄了,這才勉強過上幾年好日子。這就是坊間傳說的“和紳跌倒,嘉慶吃飽。”等到他兒子旻寧繼位,國庫隻剩下一千多萬兩銀子,連發兵餉和官員薪水都不夠,哪還談得上什麼國計民生?
旻寧即位的時候正值壯年,很想有一番作為。他選用“道光”做年號,就是希望執政以後能革除前朝弊政,帶領大家奔向“大道光明”。然而殘酷的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兜裏沒錢,縱然是神仙,日子也不好過。貴為九五至尊的旻寧,不得不像普通百姓那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即位不久,旻寧便頒布了一道《禦製聲色貨得諭》,提倡“光盤行動”,讓大家厲行節約。起初大家以為他不過是打打嘴炮、做做樣子,沒想到他居然來真的,不僅帶頭身體力行,還把勤儉節約貫穿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麵。
他很少吃肉,也不吃禦膳,每天下午打發一個小太監,徒步走到宮外去買兩個燒餅。他還特意吩咐太監,要趁燒餅熱的時候趕緊跑回來。他同皇後就著一壺熱茶、四樣小菜,啃完燒餅,不等點燈就上床睡覺,連燈油都省下來了。
他穿的衣服至少一個月才換一次,穿破了就拿去補,俗稱“打掌”。大臣們為了討好他,衣服即使沒破,也要釘上幾個補丁裝裝樣子。有一次,大學士曹振鏞故意將自己衣服上的補丁露出來。旻寧一看他有兩個補丁,自己才一個,心裏不免暗暗得意。
他問曹振鏞:“愛卿打一個掌花多少錢?”
曹振鏞知道,宮裏的太監常會利用各種門道撈錢,害怕自己說少了,給太監惹麻煩,咬咬牙說:“一個三錢銀子。”
旻寧愣住了,回去對太監大發雷霆:“為什麼朕打一掌要一千兩銀子?”
太監隻好詭辯,說龍袍材料貴,手工費自然貴,還要送到南方去補,來回光是運費就不得了。沒想到這套漏洞百出的說詞,竟把旻寧糊弄住了。為了省錢,旻寧幹脆給妃子們立下一條新規矩:往後衣裳破了,一律自己動手補。到後來,就連皇後也學會“打掌”這門手藝了。
旻寧還取消了萬壽節和千秋節,也就是他和皇後的生日。直到皇後佟佳氏過四十大壽,旻寧實在不好意思,才下令為她舉辦一場千秋節,還破例殺了兩頭豬置辦宴席,把佟佳氏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臣們帶著賀禮高高興興來給皇後祝壽,不料開席,每人麵前隻有一碗打鹵麵,令大臣們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