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都督,你有為朝廷立功之心,本帥甚是欣慰。然張都督乃是當世梟雄,堪比虎狼,縛虎容易,縱虎卻難。車廂峽一役,雖是李自成詐降,但這個教訓,本帥還是記得的。”嶽肅微笑地說道。
對於張獻忠的主動請纓,嶽肅毫不掩飾地表示出自己的不信任。雖說有可能令人寒心,但卻是一句大大的實話。你們流寇詐降的實在太多,豈能叫人放心。
張獻忠不愧是當世梟雄,聽了這話,心中雖然有些生氣,卻沒有表露出來,點頭說道:“嶽帥此言倒是不假,你我若是換位而坐,張某估計也是如此。好吧,嶽帥出兵攻打李闖,到底委任何人前軍,張某就不操這個心了,你我還是研究一下招撫的事情吧,張某隻希望大帥在攻破成都之時,末將原班的將領,能招撫的話,就盡量招撫。”
“這是自然。”嶽肅滿意地頷首,跟著說道:“本帥請旨冊封都督的本章,已經送到京師,估計用不了多久,旨意就會下發。都督麾下的將領,本帥大多不知名姓,要不這樣,都督現在就召集他們前來,由本帥一一錄下名姓,順便認識一下,也好保舉官職。”
好家夥,嶽肅這回,讓張獻忠手下的將領全都過來,若是這樣,張獻忠便連一點資本也沒有了。可是,現在判都已經談完了,該怎麼安置,嶽肅說的是一清二楚,似乎也不需要你再有什麼談判的資本了。既然真心歸順朝廷,嶽大帥怎麼說,你就該怎麼做,要是不尊,是不是就叫心懷二誌啊。再者說,你的部隊一旦接受整編,一幹將領,哪個也別想帶兵,都要進京任閑官的,待到那個時候,想要收拾你,還不是輕而易舉。
張獻忠猶豫一下,認為現在既然是接受招安,怎麼也得擺明態度,就像嶽大人所說,你都歸順朝廷了,你難道還想自己養兵不曾。張獻忠點了點頭,說道:“大帥所言不錯,這樣,我現在就寫一封信,讓我兒定國帶回去,召麾下將領到大帥營中。”
“很好。”嶽肅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來人啊,給張都督取筆墨紙硯。”
很快,有護兵取來筆墨紙硯,還給張獻忠搬了張桌子,請他書寫。張獻忠也不含糊,刷刷點點寫了一封信,跟著讓李定國送回自己的軍營。
李定國拿著張獻忠的親筆信回營,傳召眾將,當眾宣讀。在他讀完之後,眾將大嘩,一個個都懵了,這是什麼意思呀,怎麼讓我們現在都去嶽肅的大營,要是這樣,嶽肅一旦翻臉,把我們都殺了,咱們的兵馬,群龍無首,官兵攻來,豈不是不堪一擊。
“諸位,義父寫信讓大夥過去,自然有義父的道理。父親在信上不是也說了,嶽大帥素有青天之名,言出如山,大夥要是不去,豈不顯得咱們不是真心歸降。”李定國見大夥議論紛紛,突然朗聲說道。
“兄弟,話是沒錯,可咱們都過去了,那嶽肅豈不是再無顧忌。”劉文秀第一個說道。
“是呀……不過定國說的也對,要是不去,就顯得咱們不是真心歸降,現在主公還在嶽肅手裏,真的動兵交戰,咱們群龍無首,已然不是嶽肅的對手。我看,還是聽主公的吧。”王尚禮比較持重,隨後說道。
“去,有些不妥,不去也不妥,要不然這樣。去一半,留一半,起碼也剩些本錢,能確保去的人安全。”孫可望說道。
“這倒是個法子,那就按孫可望說的,咱們去一半,留一半。”……
孫可望的建議,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大夥紛紛表示讚成。隨即,召開了一個簡單的會議,哪些將領跟著李定國去嶽肅大營,哪些將領留守。
張獻忠的手下,都比較重義氣,所以很快商量妥當。主要將領之中,孫可望、王尚禮、馬元利留守,並留了三分之一的中低級將領。劉文秀、艾能奇、王定國跟著李定國前去,三分之二的中低級將領,隨同前往。
這樣一來,起碼營中還有主心骨,真的官軍動手,也能拚上一陣,不至於直接落敗。
會議結束,李定國帶領眾將前往嶽肅大營,在營門通報,士兵直接告訴李定國,“大帥有令,李將軍等眾將到來之後,直接前往大營教軍場會麵。這就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