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 章 哀家乏了~職業生涯規劃書和課程論文(1 / 3)

累了,毀滅吧!

課程論文寫完了,職業生涯規劃書也寫完了。

課程論文三千多字,在電腦上搞一遍,又要手寫一遍,結果手寫紙不夠,又刪減了好多,我真的哭死~

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解讀與分析

摘要:明茨伯格是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家之一,他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前沿的管理思想,為管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論文旨在解讀和分析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其核心理念在於強調管理者在組織中的重要作用,認為管理者應該具備多種能力和角色,以應對各種管理和組織挑戰。我們討論了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中的經理工作角色理論、戰略管理思想和管理教育理論,以及其管理思想在現今社會的應用。

關鍵詞:明茨伯格;經理工作角色理論;戰略管理思想;管理教育

一、明茨伯格簡介與思想內容

(一)、明茨伯格簡介

亨利·明茨伯格,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管理學家,在管理學界有著極高的影響力。他被譽為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戰略過程學派和實踐管理教育模式的創始人之一。在學術生涯中,他曾是四次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過文章,其中有兩次獲得了“麥肯錫獎”。明茨伯格以他獨特的原創見解和管理理念在國際管理界赫赫有名,常提出打破傳統及偶像迷信的獨到見解,因此被譽為“管理領域偉大的離經叛道者”。他的學術貢獻極其豐富,著有近一百篇論文和近十部專著。

(二)、明茨伯格思想內容的核心

明茨伯格被譽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其獨特的管理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理解管理實踐的獨特視角。明茨伯格的學術理論主要有三大部分,分別是經理工作角色理論、戰略管理理論和管理教育理論。明茨伯格總體的管理思想,也是圍繞著這三個學術理論得出的,在他的管理思想中強調了實用主義、關注組織動態和人的作用,也就是經驗學習、人際關係和戰略三角。明茨伯格強調,要鼓勵員工進行經驗學習,通過反思和反饋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時,有效的管理者必須理解並妥善處理人際關係,通過戰略三角,即公司、部門和個體層麵,保持公司的穩定性和靈活性。他的思想以實用主義為核心,他主張管理應當以實踐為基礎,脫離實踐的管理理念不過是空中樓閣。他強調管理者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管理理論,提高組織的執行力和效率。

二、明茨伯格的三大理論

(一)、明茨伯格的經理角色理論

1、經理工作的特點對於明茨伯格的經理工作角色理論中,所說的經理是指一個正式組織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擁有正式的權力和職位。角色則是有一定職責或地位的一些有條理的行為。經理工作有幾大特點,第一就是工作量大,空閑時間很少,總是處於一種忙碌的狀態。第二點是其工作活動的獨特方麵,有間斷性、瑣碎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第三點是在其工作過程中比較活躍的部分,而且對於現實的,明確具體的,但是非例行的活動反而會放在優先的地位。第四點是經理喜歡用口頭交談方式進行工作交流,就比如電話、會晤、文件、視察等等,這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五點是與不同的人的聯係時間不同,在和顧客、供應商、業務夥伴、同級人員以及其它的外部聯係要占據其大部分時間,在和下屬的聯係時間也占據了較大部分,反而在和上級的聯係中僅僅占有百分之十的比例。

2、經理擔任的角色經理一般擔任十種角色,這十種角色又相應的劃分為了三大類,這些角色構成一個整體,每種角色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一類是人際關係角色,包括掛名首腦、聯絡者和領導者。掛名首腦是確定責任人,確定組織的人格化代表;聯絡者是建立組織對外的聯係,與組織之外的個人團體形成一種關係網絡,構成組織的環境;領導者是把個體凝結為整體。第二類是信息方麵的角色,包括監聽者、傳播者和發言人。監聽者是為了取得信息,不斷的觀察周圍環境,根據自己以建立的人際關係網來獲取信息;傳播者是在收集到信息後,經理把部分權威的信息直接傳達給下屬;發言人是為了滿足組織發展的需要,去麵向群眾發表演說。第三類是決策方麵的角色,包括企業家、駕馭混亂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企業家要求經理去尋求組織的持續改進,使組織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讓經理以企業家的角色啟動一個開發項目,有經理監督或委托給下屬;混亂駕馭者使指經理麵臨著應對變革的壓力,要花大量的時間有效地處理令人緊張的意外混亂;資源分配者是指經理需要負責將組織內的資源分配給具體的人,而且必須確保分配能被組織有影響力的人所接受,同時也要確保組織的資源不會過於分散;談判者是經理的職責,是日常事務,無法避免,隻有經理才有“實時”配置組織資源的權力,才有談判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3、提高經理工作效率經理的工作效率關乎了整個組織的工作效率,因此提高經理的工作效率極為重要。未來提高經理的工作效率,需要經理發揮作用。經理要和下屬共享信息,隻有與下屬共享信息才能讓自己做出的決策更有效;要自覺克服工作中的表麵性,在工作中隻在意膚淺的表麵工作是經理主要的職業性危害;在共享信息的基礎上,由兩三個人分擔經理的職務,分擔經理的職務可以讓經理有更多的時間決策和規劃;盡可能地利用各種職責為組織目標服務,提高整體組織的工作效率;擺脫非必要的工作,騰出時間規劃未來,做好規劃是提高效率不可或缺的部分;以適應當時的具體情況的角度為重點,以具體角度來具體分析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既要掌握具體情節,又要有全局觀點,了解一個事務的本質不能隻是掌握片麵,片麵隻是全局的組成部分;充分認識自己在組織中的影響力,經理對於組織的影響力關乎決策的執行力度,關乎項目的成敗。明茨伯格提出的這幾點,可以很好的提高經理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整個組織的實力。

4、經理角色理論在當今社會的運用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組織結構的不斷變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經理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例如,經理需要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和員工參與,鼓勵員工提出創新想法和解決方案。同時,經理也需要更加注重市場洞察和競爭分析,製定更加有效的戰略和計劃。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經理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例如數字化轉型、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能和知識可以幫助經理更好地管理組織,提高效率和績效。總之,明茨伯格的經理角色理論在當今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幫助經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職責和角色,提高組織績效和效率。

(2)、明茨伯格的戰略管理思想

1、戰略模型——5P模型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企業戰略是由五種規範的定義闡釋而形成,包括計劃、計策、模式、定位和觀念,這構成了企業的“5P”,這五個定義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戰略進行闡述。戰略是一種計劃,是指戰略是一種有意識、有預計和有組織的行動程序。根據計劃的定義,我們可以得知戰略的兩個本質屬性,即戰略是在企業經營活動前製定的;戰略作為一種計劃寫進企業正式文件中。戰略是一種計策,是指戰略不僅僅是行動之前的計劃,還可以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為行動過程中的策略和手段,一種競爭工具。戰略是一種模式,是指戰略可以體現為企業一係列的具體行動和現實結果。就是說,無論企業事先有沒有製定戰略,隻要有具體的經營行為,實際上就運用了戰略。明茨伯格認為,戰略作為計劃或模式的兩種定義是相互獨立的。戰略是一種定位,是指戰略是一個組織在其所屬環境中的位置,對於企業來說,就是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企業把戰略看作一種定位可以為自己形成有力的競爭優勢。戰略是一種觀念,是指戰略表達了企業對客觀世界固有的認知,體現了企業的價值取向,也反映了決策者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