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音知道苦櫧能吃也是在一次旅遊的時候,聽當地村民講解的,苦櫧子可以食用,而苦櫧樹是一種很好的,燒製木炭的木料
原本以為這裏的人也吃苦櫧,但是孩子們聽了都搖搖頭,再問他們有沒有辣椒,他們也說沒沒聽說過
苦櫧子的澱粉含量很高,可以製作涼粉,粉條,豆腐等,宋清音覺得可以儲存一些作為過冬的糧食
樹上采摘的苦櫧子大部分不是很成熟,最多隻有七成熟,而等到八成熟的時候,果殼就會自己裂開,苦櫧子就會掉落下來,所以拾撿地上的是最好的
當然,掉落兩三天的那種不行,不新鮮,必須要當天掉落的,不過也很好識別就是了
剛掉落的苦櫧子是深咖色的,油光發亮,是圓體錐形狀的,宋清音帶著小夥伴們撿了兩天,看著有兩百來斤的樣子
撿回來的苦櫧子要放在太陽下暴曬,宋清音夥同守家的宋妍幾人一起在家門口的平地上將其曬開來
暴曬了兩三天的苦櫧子,根蒂部會裂開一條口子來,這樣就可以把它的外殼剝掉,隻留下果仁
然後再放入水中浸泡漂洗,宋清音直接帶著大家在潭水比較淺,水流比較緩的地方,圍了一個空間出來,直接把剝離好的苦櫧浸泡進去,方便!省事!
苦櫧子需要浸泡十日才可以磨漿,他們沒有石磨,隻能在水潭裏找一些凹槽石頭來搗碎研磨
研磨出來了的漿糊液體用布過濾,並把殘渣倒掉,濾過的液體用製作蕨根粉的方法沉澱,曬幹,也可以得到苦櫧粉,吃的時候可以將粉末倒入鍋中,邊攪拌邊熬,就像熬糊糊一樣
或者可以將磨出來的漿糊液體,直接倒入鍋中,一邊攪拌一邊加火燒沸
燒沸後將苦櫧漿轉移到盆中冷卻,待冷卻後加冷水入盆中,用刀將在水中冷卻好的苦櫧劃成塊,就製成了苦櫧豆腐
做好的苦櫧豆腐,宋清音放入鐵鍋中大火炒製,再加入少許蜂蜜,這樣炒出來的苦櫧豆腐甘爽微甜略帶苦澀味,非常美味
宋清音做菜喜歡用炒的,但是這很費油,炒了兩三次就不敢再炒了,即便是這樣,才十天左右,豬油罐罐就見了底
他們是打算好每半個月下一次山的,看來有幾天要沒油吃,下次要多買點肥肉煉油
這一次大家齊心協力,隻摘草藥,而且上次的三十斤隻是七八天的量,這次十五天,差不多有兩百多斤的藥材
前麵摘的比較雜亂的種類,宋清音決定留下,生病什麼的誰也說不準,留下備用。哪怕這樣整理後,他們還是整理出兩百斤左右的藥材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下山,宋清音帶了6個人,這樣不管是去,還是回,負重都會減輕很多,十歲出頭的年紀,負重太過會影響身體發育,得不償失
宋清音用竹筒裝了一罐蜂蜜,還帶了一大塊苦櫧豆腐,打算送給孫掌櫃的,讓他吃個新鮮,現在他們家可是靠孫掌櫃吃飯的,打好關係總沒毛病
也巧了,她算是誤打誤撞,孫掌櫃是個資深吃貨,對於沒有嚐試過的食物都很感興趣,宋清音以前也喜歡吃,研究過很多菜譜,跟孫掌櫃打好關係的事,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