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1章、征服澳洲的最後一戰(下)(3 / 3)

聽著卡爾迅上校這番夾槍帶棒的斥責,約翰.卡廷總理反倒是漸漸平靜了下來,不再堅持留在這裏,但也沒有立刻同意流亡去美國——畢竟他多少還是要點兒麵子,表現自己有著殉國的勇氣的。

“……好吧,我承認,繼續留在這裏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但即便如此,澳大利亞聯邦的版圖也還沒有全部陷落……為什麼不後撤到塔斯馬尼亞島,在那裏就近組織抗日救國政府呢?”

——後撤到塔斯馬尼亞島?這能頂什麼用?您該不是自我感覺太好了吧?

聽了約翰.卡廷總理嘴裏說出的這個提議,卡爾迅上校頓時就皺起了一張苦瓜臉。

——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洲大陸的東南方,隔著二百四十公裏寬的巴斯海峽,與墨爾本遙遙相望。全島麵積約九萬平方公裏,相當於台灣島的兩倍多,以出產鴨嘴獸和大龍蝦著稱。粗看起來,這座島嶼麵積不小,物產條件也還不錯,似乎可以充當反攻基地。但問題是,這年頭連澳洲大陸本身都是遍地荒野,地廣人稀。八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隻住了區區七百萬人,人口密度跟後世的中國西藏相差仿佛。

而在地理位置更加偏遠、氣候環境條件更加惡劣的塔斯馬尼亞島,當時的人口更是少得可憐,常住居民才剛剛突破二十萬,到處都是原始森林——這地方其實就跟美國的阿拉斯加一樣,僅僅是在地圖上看著挺大而已,實際上要工業沒工業,要農業沒農業,在被真正開發出來之前,根本就是什麼用處都派不上。

雪上加霜的是,在過去幾年的戰爭之中,為了維持前線的消耗,澳洲政府已經從塔斯馬尼亞島這個唯一較為安全的後方,巧立名目地征發了大量壯丁,抽調走了幾乎能夠壓榨出來的一切戰略物資。現在的島上差不多是除了孤兒寡婦就一無所有,連耕地都荒了,並且人人都跟墨爾本的市民一樣餓——在澳洲大陸上,盟軍好歹還能湊出一批從十四歲到四十歲的大兵,拿著美國援助的武器,跟來犯的日本人玩命。若是繼續後退到塔斯馬尼亞島,那麼約翰.卡廷總理恐怕就隻能讓一群手無寸鐵的童子軍和娘子軍去抵抗日軍登陸了……

更何況,按照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最近的幾次戰棋推演,在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重新恢複之前,日本海陸軍在西南太平洋戰區幾乎是可以為所欲為,並且所向無敵。就連遠在兩千公裏之外的新西蘭,在日軍的這一波進攻之中,都多半要淪陷易主,更不用說那座位於巴斯海峽對岸,近在咫尺的塔斯馬尼亞島了。

簡單來說,從墨爾本後撤到塔斯馬尼亞島,就相當於從一個死地跳到另一個死地,毫無意義可言。

不過,還沒等總統特使卡爾迅上校想好該用什麼樣的措辭,來打消約翰.卡廷總理這個異想天開的念頭,頭裹繃帶、臉色臘黃,看上去象骷髏似的澳洲軍司令托馬斯.布雷米上將,就捏著一份電報闖了進來,“……十萬火急!閣下!又有新的壞消息!一支日軍剛剛渡海登陸塔斯馬尼亞島!攻入了島上的首府霍巴特!”

卡爾迅上校與約翰.卡廷總理:“??!”“!!!”

就在墨爾本戰局大勢已定的時候,熱衷於冒險的山下奉文大將不顧尚有殘敵負隅頑抗,就又派遣了一個師團的兵力繼續南征塔斯馬尼亞島,借助聯合艦隊震天炮火的掩護,成功登陸並攻入了首府霍巴特!

麵對海陸夾攻、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塔斯馬尼亞島上的澳大利亞聯邦地方當局表現得極度無力,因為澳軍的最後一點有生力量都陷在了墨爾本,此時的島上既沒有兵力,也缺乏武器,海防工事也是聊勝於無。最後隻能讓青壯年女人拿著淘汰下來的舊式步槍,到灘頭和鄉野間阻擊敵人……這樣微不足道的抵抗,用“螳臂當車”來形容都是客氣的,隻能說是放個響裝裝樣子,給自己人壯膽,在戰術上僅具有象征性意義。

因此,在數十艘日本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的震天炮聲之中,塔斯馬尼亞島的首府霍巴特僅僅抵抗了不到一天就宣告陷落,那些臨時拿起步槍的女人們,多半不是倉皇逃走,就是麻木地認命投降——雖然由於該島麵積太大,初來乍到的日軍無法立刻就有效占領那麼大的一片土地,故而有一部分最頑強的家夥趁機逃出城市,分散成小股部隊,潛入鄉野和山間繼續打遊擊,但這已經無法扭轉整個戰略上的敗局了。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要分兵掩護陸軍渡海登陸塔斯馬尼亞,導致菲利普灣出口外海域的日本艦隊被抽調走了相當一部分艦艇,封鎖力度暫時大為削弱,卡爾迅上校的“白鯧號”潛艇才能夠溜進來……

總之,在塔斯馬尼亞島陷落的噩耗傳來之後,澳洲軍政高層的最後一點信心也被擊碎。卡爾迅上校總算是成功執行了他的使命。帶領著澳大利亞聯邦總理約翰.卡廷、澳洲軍司令托馬斯.布雷米上將等幾位澳洲政府高官,以及他們的家眷和心腹親信,乘著夜色登上了“白鯧號”潛艇,永遠地離開了澳洲大陸。

而在他們身後,隨著澳洲盟軍領導層的逃離,掙紮了數年的澳大利亞聯邦,也隨之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