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1 / 1)

人世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套路,不管你是身處在什麼地方,你的身邊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這些風險如果你不知曉如何防範,那麼你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想要很好的抵禦風險,就要研讀一下《三十六計》,這三十六計是幾千年來無數位高人的智慧結晶,把三十六計參悟透徹就能夠讓你有效的抵禦風險,不僅如此,你還可以憑借三十六計中的智慧實現人生理想,今天就來分享一下《三十六計》中的第三計借刀殺人。

什麼樣的場合適合用借刀殺人這項計謀呢?能夠應用這項計謀的地方有很多,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很好的運用了這項計謀。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野心勃勃,他一直想要統一全國,而且他很有實力,他的手下兵多將廣,曹操的戰略就是要揮師南下 然後實現逐步的統一,劉備在與曹操交手後根本就不是對手,劉備的戰敗讓其元氣大傷,如果再與曹操戰鬥那麼劉備就會被徹底擊敗。

在這樣的危局下,諸葛亮來找江東的孫權幫忙,在當時的局麵下各路諸侯都不敢惹曹操,因為曹操實在是太強大了,因此諸葛亮來找孫權幫忙時,江東的人對諸葛亮非常的厭煩,在江東的人看來,反正當下曹操沒有攻打江東,曹操打的是你劉備,這跟我們江東有什麼關係,我們何不作壁上觀,為什麼非要跟曹操為敵呢?

於是就有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典故,諸葛亮逐個說服不願意幫助劉備一起對抗曹操的人,諸葛亮的核心思想是,東吳表麵上看是安全的,可如果曹操把劉備消滅了,那麼曹操會不會就此收手呢?答案是不會,曹操把劉備消滅後,他就有時間與精力去消滅別的國家了,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孫權。

如果孫權看不到這一點,那麼就隻能等著被曹操消滅了,當下的劉備與孫權就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想要與曹操對抗隻有孫劉聯盟,依靠著這些說辭諸葛亮果然找來了孫權這把刀,他也憑借孫權這把刀保護了劉備的安全。

在立身處世之時如果自身受到了威脅,或者說你想要對付一個人,但你依靠自身的實力並不能辦到這些事,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借助別人的力量,過程是怎麼樣的不用那麼在乎,重點要關注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就行了,在這個世上孤軍奮戰的人是走不遠的。

借刀殺人這項計謀你懂得,你的對手同樣也懂得,當兩個人同樣都掌握這項計謀時,就看誰營造的假象更加逼真了,與對手博弈千萬不要小瞧你的對手,輕視自己的對手就是在讓自己走向滅亡。

與人博弈,如果你懂得借刀殺人之計,而你的對手不懂得,那麼你取勝的幾率就會被無限擴大,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對手懂得借刀殺人之計,而你不懂得,那麼你失敗的幾率就會被無限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