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修行中,品讀了朱熹寫的《觀書有感》這首詩,詩中有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思想境界很高,這段話值得我們學習踐行,我們從詩句中就能感受到哲理很深,這段話能夠為我們立身處世指明方向。
詩句的基本含義是,為什麼水渠中的水清澈見底,那是因為水的源頭就清澈。如果源頭的水都渾濁不堪,下遊的水又怎麼會清澈呢。
這就好比是我們人一樣,如果我們的內在思想與心靈被侵蝕,在行動上又怎麼會不走歪路呢。所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一個人立於天地之間,如何才能做事相得益彰,給人民群眾留下好的印象。這需要先修內在的品行,把自己的內心價值觀、使命感樹立正確了,自己行動之時才能被別人接受與認同,這就是根正苗紅的含義。
一個人品行怎麼樣,能夠從他的一言一行中察覺出來。想要改進品行,就要學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會拜人民為師。
一個人不能隻喜歡聽好話,要善於聽真話,這樣才能不斷剔除自身缺點,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績。
我們還要學會“一日三省吾身”,學會自我批評、刀刃向內,對自己要有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
如果我們對自己寬容,對別人嚴厲,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人喜歡的,這樣做隻會讓自己脫離群眾,會成為孤家寡人。
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品行有汙點,那麼這個人就算是善於偽裝,他也會在不經意間暴露出自己肮髒的一麵,隻要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這種人的內在品行。
例如:最近網上熱門話題,顧客遠道而來去汽車4S店買車,就因為自己買的車價值不高,又不願意辦理貸款,說話時語氣重了點,讓汽車銷售少賺取了一些利益。
於是這些銷售就露出了他們唯利是圖的醜惡嘴臉,對自己的衣食父母說出了:“不買就滾”、“買個10萬塊的車叫什麼叫!”等惡毒話語,這種品行真是讓人厭惡。
這些銷售為什麼會做出如此過激的行為,那是因為他們的心中隻有利益,沒有道義。
在他們眼中,給他們吃,給他們穿的顧客,隻是一個能給他們提供利益的工具,如果不能提供,或者說提供的利益太少,沒有滿足他們的胃口。
他們就會暴露出野獸般的本性,因為這種人根本就沒有良善之心,他們已經成為了利益的奴隸,為了能得到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可以喪心病狂。
麵對這種不正之風,一定要讓他們暴露在陽光之下,讓他們去接受人民的審判,這種毒瘤與頑疾,如果不加以懲治的話,一旦蔓延開來,他所危害的是無數人,可以說是對整個社會帶來無窮禍患。
我們要從這種反麵教材中汲取教訓,萬萬不可做唯利是圖之人,否則社會上很難有立足之地,就算是有也走不長遠,走到最後也是窮困潦倒的一生坎坷。我們要深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哲學去行事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