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巍峨聳立、金碧輝煌的皇城之中,歲月仿佛凝固成了一片冰冷而又乏味的景象。高高的宮牆將外界的喧囂與熱鬧隔絕開來,留下的隻有無盡的寂靜和壓抑。
宮女們邁著輕盈卻又小心翼翼的腳步穿梭於宮殿之間,手中端著精致的托盤或拿著繡有華麗圖案的綢布,默默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她們的麵容被厚厚的脂粉所掩蓋,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對生活的麻木和無奈。
就連宮中的花草樹木似乎也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它們靜靜地生長在庭院裏,無人問津。風吹過的時候,隻能聽到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仿佛在訴說著這座皇宮的寂寞和冷清。
常年身居東宮的李建成在餘下處理政務奏章的閑暇時刻,總會一個人獨坐於東宮內的長林院亭子裏,沒來由的回想起往年在太原留守府的日子。
眼下
身邊的弟弟全部都在外征戰,獨留他一人在這偌大的東宮,便是見自己的父親也沒了往日那般親近了。
所以他不斷地讓自己忙碌起來,也常去長安城寺廟鼎盛的藍伽寺廟為幾位弟弟祈禱,希望他們德勝而歸。
不過如今還好,李承乾時不時來東宮看望他,倒也不顯得那麼無趣。
相對顧楠,近段時日倒是忙的不可開交。
由於百家書院的落地,這國子監祭酒的職位重重的落在了顧楠身上。
也相當於後世的教育部長。
雖說這第一家書院落成,可與顧楠想的各地分支還有明顯差距,在她看來,待日後中原統一安寧後,她的設想是數百州之間設立九個分支書院,對應九州。
如今看來這條路還任重道遠。
為此這半年之內,她將自己封閉在書院的淮南閣內,這一待就是半年,便是當今東宮太子想要招她入宮,她也沒來由的拒絕,導致李建成每次都要親自上門拜訪,便是一旬的慣例早朝,顧楠也是告假不去。
相對於如今的征伐局勢,朝臣倒是沒有把太多目光放在國子監,不然死活都得參她顧楠怠工之罪。
淮南閣內
相對於半年前的百家先生,如今的顧楠眼影極重,似乎這半年的精氣神全然耗在了這屋子裏,倒是養了幾分這屋子的書卷氣,越來越有老學究的模樣。
屋內,琳琅滿目的書籍雜亂無章的隨地可見,就連下腳的空地都少的可憐。
由於位處三樓,屋外也鮮有人走動,這也給顧楠忙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為此顧楠還特地書信回百家山,讓李淳風將自己那滿屋子生灰的書托人搬來長安。
這不,前幾日蜀地每年進貢的蜀錦,李建成托人從宮中帶了幾匹送到了百家書院顧楠跟前,如今已然被顧楠拿來蓋著那從百家山運來的發黴竹簡。
要是被李建成看見,估計得被氣死。
案台之上,那堆積如山的竹簡仿佛一座高聳入雲的小山丘,徹底將置於其後、正襟危坐在蒲墊上的顧楠給淹沒其中。
遙想當初搬進這閣樓之內的時候,庭院中的諸位學士紛紛提議道:“不如先把這些已然積滿灰塵、甚至開始發黴的竹簡好好處理一番,待清潔幹淨之後再行搬運進來。”
然而,性格執拗的顧楠對此卻是堅決不肯讓步,隻因她心中存有兩個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