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一部反映橫店群眾演員生存狀態的電影《我是路人甲》在院線上映,總票房六千多萬,不算高。但後來上線網絡,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部電影,受其影響,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人想著到橫店來追逐一下自己做演員的夢想。隨著到橫店的人越來越多,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於是,本著更好的為橫漂演員和劇組服務的願景,橫店演員公會建立了自己的演員微信群。劇組找群演,群演接通告都要通過公會設立的微信群,由公會指派的群管理員(俗稱群頭)統籌管理。其中,設群眾演員群十六個(男女分群),以公會指派的管理員的名字命名。比如,張三是群管理員,那這個群就叫張三群。進群演群不設門檻,隻要年滿十八周歲,在演員公會辦了演員證即可進群。另設前景演員群四個(男女分群),各設一個管理員,分稱前景一二三四群。進前景群要麵試身高和長相,其中身高是硬性規定(男一米七八以上,女一米六三以上),長相嘛,各人入各眼,但總體來說,能進前景群的,絕大部分都是符合大眾審美的帥哥美女。雖然分了群演群和前景群,但對於劇組來說,他們都是屬於不需要演技的環境人物和圍觀群眾,區別不過是好看點的放在鏡頭前一點,長得歪瓜裂棗的就離鏡頭遠一點。可如果劇組需要會演戲的路人甲怎麼辦呢?這個公會也想到了,專門設立了一個特約演員群。這裏我要特別說明一下,《我是路人甲》這個片名其實不太嚴謹,因為在一部戲裏,能稱上路人甲的,都是多少會演點戲的,對於絕大部分群演來說,他們隻能被稱作路人,連甲都混不上。要想混上甲,就要先進特約群。
而進特約群要經過三關麵試:
第一關普通話:地方口音重,普通話不標準的不能過關。
第二關無實物表演:就是在沒有道具的情況下,即興表演一段生活場景,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掃地等等,要求形象、自然。你要是演得哆哆嗦嗦、戰戰兢兢的,那肯定是不能過關。
第三關兩人小品表演:現場給兩個考生一小段劇本,兩人分飾劇中人物。如果演的好,那恭喜二位,就可以進特約群了。演的不好也不打緊,回去加強練習,下月再來。
特約群麵試每月一次,每次幾百人來,能考進也就二四六七八個,都在個位數間徘徊,基本沒上過兩位數。
特約難考,可如果你沒有做演員的夢想,或者說你已經放棄了這個夢想,隻是把群演當做一個工作,那也就沒啥大不了。報上了通告,到拍戲現場,換上戲服,化上妝,領上道具,背上槍;拍的時候走兩步,不拍的時候吹吹牛,自拍幾張劇照,偷拍幾張明星照,玩玩手機,打個盹;現場叫放飯,混頓盒飯;導演喊收工,混上一天的勞務費,醜的拿一百多,好看點的拿兩百多,日子也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等到哪天覺得混的沒意思了,拍拍屁股,揮揮衣袖,離開橫店,重新找個有意思的地方繼續混。橫店的生活就成了你願意或者不願意跟人提及的經曆,會想起或者不會想起的陳年舊事。但如果你還懷揣著做演員的夢想,不甘心就做著劇組的活道具,那特約再難考也要考啊!
這裏可能有人會問:考不上特約就做不成演員了?
這個我就要給你介紹一下正常的橫漂演員晉級之路:先由群演到小特,然後小特到中特,中特到大特,大特到角色,角色到配角,配角到主角。你想跳過中間的過程,直接從群演到主角,除非你是下一個王寶強。絕大多數剛到橫店的人都做著這樣的夢,但等到在橫店待過一段時間,他們就把這個夢放棄掉了。
羅遠超就是那個剛剛放棄王寶強的夢,想走正常的橫漂之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