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家院子裏有一棵古老的皂角樹,它高昂著頭,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而與它為鄰的就是我們家的一塊豆腐石。這塊豆腐石與我們全家已有三代之隔了。從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開始做豆腐開始,這塊豆腐石就在我們家的老院子裏默默地守候著,守候著我們家每一代主人。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老爺爺還經常自豪地說:“我們家的豆腐石有六百多年的曆史了。”
春天來了,在經過冬天的漫長沉寂後,豆腐石開始變得活絡起來。早晨,空氣中彌漫著花香,爸爸總是拿著鐵鍬到院子裏挖一挖石頭,再提一桶水過來給石頭洗澡。我們常會坐在石頭上聽爺爺講故事。從他的口中我們知道:石頭本來是有生命的,但在曆史的長河中它隻能靜靜的等待,它等來了一年一度的磨豆腐的機會。其它時間,它隻能與風兒做伴,與花草樹木做朋友。但這個機會一年隻有一次,太短暫了。它又不能去尋找另外的樂趣,因為它被束縛在這塊土地上。石頭在盼望著春天裏能有一場雨把自己洗幹淨,盼望著一年一次的磨豆腐機會可以多一些。石頭覺得自己一生中有這麼多人需要照顧它而自己又有這麼多人需要它照顧,石頭很滿足,很快樂。
在經曆了春雨的洗禮後,石頭煥然一新。於是主人們都忙著用它來磨豆腐了。春天的豆腐很好磨,有綠色的草、五顏六色的花、香甜的雨水為佐料,豆腐味道鮮美無比。豆腐石上也會因此被磨出濃濃的豆漿來。那濃濃的豆漿就是石頭一年來的心情,也是她給所有勞動人們的一份禮物。
夏天來了,太陽像一團熊熊的火焰,燒得大地滾燙滾燙的。在樹蔭下乘涼的人們都紛紛拿出了自家的板凳和椅子坐在涼風習習的小院子裏避暑,還時不時的嘮叨幾句:“幸虧我們院子裏有這塊豆腐石,要不我兒子還得多熱出個痱子呢。”而且有時候還會有很多大人拿一個瓦缽把自家小孩放到裏麵乘著涼。然而小孩坐在瓦缽裏雖好玩,但是怕一陣風吹草動把小孩給吹跑了,就對他說:“如果你玩膩了就去幫爺爺把皂角樹上的知了捉幾隻來。”這時小孩就興高采烈地爬上樹去捉知了了。當小孩滿載而歸時,滿頭大汗的爺爺就拿出小盆把一些豆腐壓成小塊放在瓦缽裏給小孩吃個夠。但每次吃前都會囑咐說:“小孩子多吃沒營養的。”盡管在如此酷暑的情況下如此美味對於小孩子來說也不亞於人間美味。晚上老人帶著小孩邊在涼風習習的院子乘涼邊聊天嗑瓜子還不時問到小孩“怎麼樣,還吃嗎?”小孩子也不答話隻是一個勁地點頭表示還在吃呢!而此時這塊石頭上就會流出許多濃濃的豆漿來,它又像一位母親給她的孩子洗澡一樣把自己一年來的快樂和汗水洗掉。
秋天來了,人們忙著收獲果實時也會用石頭上的豆漿來做出美味的豆腐來。當秋風吹過時它會感到自己身上的負擔輕了很多。而冬天來臨的時候它會把自己的這份輕鬆釋放給家人吃上一頓熱騰騰的豆腐宴席……
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嚴寒,無論是豐收喜悅還是艱苦奮鬥;無論是簡單家常還是豪華宴席;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風平浪靜……這塊豆腐石都在默默地守候著、奉獻著。我給它擬了一個別稱——愛之石!這塊奇特的豆腐石詮釋出什麼是無私的愛、守候的愛、一生的愛……現在讓我們為愛之石鼓掌吧!
如今的父親還堅守著那份老祖宗留下來的營生……我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父親、母親、奶奶和我們一家人如何配合得當才使豆腐做得味道鮮美無比的事情……讓我的學生也了解到了豆腐製作的曆史悠久及中華民族的傳統手藝之精湛的故事吧!同時在這篇文章中我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了愛之石的故事也表達了我對家人的愛是多麼地深沉吧!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難以言表的!但我還是想把我對家人的愛告訴他們: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