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的明軍不是一般的垃圾,根據當時隨行的一名船長的日記《東印度航海記》中描敘,他曾經用七十名火銃兵攻打一個村莊,村莊附近有堡壘。估計是衛所吧!上千人(也許誇大了,也許夾雜了相當村民)出了堡壘進攻,七十名火銃兵顯然無法形成足夠的火力網。
射擊幾次後,他們就白刃戰了,但在白刃戰中,他們隻是損失了兩人,其中包括一名理發師。而進攻的明軍士兵則被擊潰,逃回堡壘那裏。這些士兵攻不下堡壘,就把一切都劫掠了,並且把村莊燒毀。
這個船長寫的這一切都是在日記那裏,即使有誇大,可信度也相當高。從這裏,可以看得出當時福建明軍的戰鬥力了。一千敵七十,比例達到1:14.2居然都被打敗!
漳州港還因此被封鎖,而在這段時間內,還有一百多艘海船被燒毀或者俘虜。福州的海貿基本上是漳州、泉州、福州三地,其他的在當時而言,都是小打小鬧。
而這三地中,漳州位於福州南端,泉州臨近漳州。泉州自然被戰爭所波及了,這還不算,荷蘭人還封鎖了廣東、東南亞和福建的貿易。
隻有少數武裝商船,自詡威力強大,這才勉強通過這一段海域。不過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敢在漳州、泉州,甚至連福州都不敢靠近。
這裏麵造成的損失難以統計,自然也影響到了台北城一帶了。台北城的居民還有不少都是福州人呢!對於家鄉的情況也很是擔憂,對於破壞他們家鄉的荷蘭人,可謂是恨的咬牙切齒。而商人被影響的還更加大。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去了。唐繼光還沒有來到衙門,就已經有十多名商人帶著名帖到衙門外侯著,等唐繼光到了,遞上名帖。
唐繼光也剛剛到了衙門,十多張名帖就湧上來。也虧是自認有身份的人才遞上名帖,如果忽視地位,遞上來的名帖,恐怕都足夠把這官衙埋了。
見這麼多名帖遞上來,唐繼光也奇怪了,朝燦叔派來輔助他的師爺詢問一番,這才知道最近荷蘭人幹下的事情。至於燦叔到底年紀大了,唐繼光不想讓他太過勞累,哄了他去午睡。
接見這些商人不是問題,問題是人數有些多了,哪怕一個十分鍾,十多個也要耗唐繼光一個時辰有多。唐繼光想了想,對尚可喜吩咐道:“你去和那些商人說,給他們一盞茶的功夫,推選三個來見本官,表達民情!其他的,願意等消息的,就讓他們在花廳那裏侯著,不願意就往家裏麵回,反正都別堵在衙門口那裏,這都成什麼樣子了!”
“軍門說的是,末將這就去說他們!”尚可喜應諾一聲,快步出去。
唐繼光趁機讓人調了些今日的邸報和行文來,越看就越皺眉頭。荷蘭人對於漳州的騷擾比預料中的嚴重,哪怕荷蘭人隻有五百多人,但他們很是勇敢。
現在已經有五個村子遭了殃,上萬人受到波及,被殺被俘虜的,僅僅是邸報就有二百多人。不過以明國官員喜歡報喜不報憂的習慣,這數字少說得翻五倍。造成的商業損失就更是不知道凡幾了。特別漳州商人每年都從日本那裏購買大量的銅礦石、白銀,少了他們後,這也影響了不少日本的貿易。
唐繼光剛想讓人調荷蘭人的兵力情報過來,尚可喜已經在外麵吆喝道:“軍門,三名商人代表已經帶到!”
隻見一高一矮一胖的三名商人就帶來了,三人從麵相看,都知道是經常出海的人了。
三人各自報上姓名,畢恭畢敬的磕頭行禮。唐繼光待他們叩過頭,說道:“起來吧!你們來求見本官,所為何事啊?”
別看唐繼光年紀不大,更是一反常理的不留胡子,顯得麵相更加年輕。但說出來的話,可是官威十足。
三名商人剛剛站起來,都還來不及挺直腰杆,便弓著腰,三人對望一眼。高個子的大概是比較有名望,先是朝唐繼光拱了拱手,隨後說道:“草民等來求見,是聽聞軍門準備攻打紅毛鬼子!不知道此事?”
這事情不用掩飾,唐繼光很爽快的點下頭說道:“這紅毛鬼子如此囂張,本官怎麼可能坐視不理呢?不過詳細計劃,你們就不必多問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