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剛剛相逢,唐繼光和燦叔都有不少話想說。不過唐繼光還是選擇先處理事情,燦叔並沒有意見,帶了唐繼光上船,直奔台北城。
這是唐繼光三年後再次見到台灣,台灣的樣貌已經不同了很多。
先是水道疏通了,唐繼光不再是乘坐小舟逆流前往台北城了。這次坐著一艘二百料的海滄船,往來還有不少運載著貨物的小船。讓唐繼光有些詫異的是,自己坐著的這一艘海滄船似乎和傳統的海滄船有些不同,不過一時間叫唐繼光說是那裏不同了,他也是說不出來。
燦叔見到唐繼光眼中的詫異,笑嗬嗬的解釋道:“阿光發現了什麼?”
唐繼光跺了跺腳,試探著木板的厚實程度。“這船好像和一般的海滄船有些不同,隻是不知道不同在那裏,有些疑惑。”
“這是造船廠的李清河帶著一幫工匠改造的,船底比之前平一些,吃水淺,不怕擱淺,也容易駛入一些內河中,比如淡水河,現在雖然疏通了,但畢竟不夠徹底。真的讓傳統海滄船進來,雖然勉強可以,但一路上得小心翼翼,速度得放慢很多,免的擱淺,還不如坐小舟來的方便。除此之外,這種海滄船在無風浪中,速度也比較快,行走在水麵上頗為平穩。不過到了海上,有些麻煩,隻能夠沿海航行,對於颶風巨浪抵抗能力差了不少。另外這船的肚子比較大,可以存放更多的貨物!缺點便是這樣一來,裝備的火炮就不多了!對上海盜很是麻煩。”燦叔有些遺憾的說道。
一聽這介紹,唐繼光就明白這種海滄船的作用了。“這船並非是兵船,是武裝商船吧?雖然火炮少一些,但沿海行駛,倒也比較安全。這船打造了多少艘?”
燦叔有些詫異的看了唐繼光一眼,似乎吃驚唐繼光對這種海船的重視。“這海船太過詳細的效果我就不太清楚了!不過並沒有打造多少,一共……好像也就四艘,嗯!是四艘,都是在淡水河一帶活動,造出來也沒有人買,都是官家用著。”
淡水河就是唐繼光現在逆流的河流,和現代台北的淡水溪有些不同,源頭也不同,不過在下遊倒是同一條河段。現在的淡水河比較短,從台灣島中部的大山脈處流出,流經台北,再從淡水港流出大海。
他目前的地位相當於古代的黃河,唐繼光在台灣的基業的精華,都主要集中在這淡水河流域上。失去了淡水河,幾乎已經可以宣布,唐繼光失去了台灣的控製。
言歸正傳,麵對燦叔的發問。
琢磨一下用詞,唐繼光才張口說道:“我感覺這船還是不錯的,不過小了一點,可以參考一下沙船的打造,把船體製造的更加大。到三月份至八月份的時候,既可以順著南風,又可以順著黑水流(日本暖流),從琉球島鏈一路抵達九州島。時間估計最多也就是七八天的功夫,南下雖然麻煩點,但也可以買些日本特產運回去,也免得錢都給那幫奸商給賺了。”
燦叔看了唐繼光一眼,感覺這不是說笑。擔憂的說道:“北上還可以,沿途有島鏈在,遇到風雨,隻要不是運氣太差,找個歇腳的地方還是可以的。隻是過海到朝鮮那裏,恐怕有些吃力!”
唐繼光也知道燦叔這話有道理,因為朝鮮半島和日本島夾著,無論南上還是北下的風雨都基本要從這裏通過。如此一來,一些不大的陣風,可能因為這個地形彙聚為一起,形成小暴風,甚至颶風。當年蒙古三次攻打日本,便是在這一帶,被颶風所摧毀了艦隊,導致覆滅的。
若有所思的點下頭,不過唐繼光也想到了應對辦法,說道:“燦叔說的話也是道理!過海的確是冒險了寫,嗯,我看把糧食放在平戶那裏吧!我再讓人用海船把食物從平戶送到東江鎮。沿途的濟州島、仁川港,我都有駐兵,也不怕會出什麼問題。不用順著大明海岸線走,沿途要賄賂那些衛所士兵,省下來的錢財更加多。特別是袁可立那裏,這老家夥不是一般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