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還有一更,先求點票票~~~衝新書榜啊!!
這集開始與“三國”原來的事件發生了偏離。
嘿嘿~~看看可愛的想象力~~嘻嘻~~
~~~~~~~~~~~~~~~~~~~~~~~~~~~~~~~~~~~~~~~~~~~~~~~~~~~~
建安十三年春,即公元208年3月,夏侯惇戰敗於博望坡、新野,與李典齊回,還好夏侯惇的計策成功了一半,那就是韓浩、夏侯蘭二人保護住了糧草和四五千兵丁,其它將士不知去向。(說是不知去向,大家都明白~~嘿嘿~~非死即降咯~~)
操審視一周,見於禁未回,便問夏侯惇,夏侯惇不知,氣憤,讓夏侯惇戴罪立功;乃問李典,李典答道於禁被劉備軍將領活捉,離隔太遠,未曾瞧見是哪位將軍捉了於禁。曹操勃然大怒,隨後招來張遼、許褚、張合、荀攸、荀彧、程昱等人,商議發舉大兵討伐劉備,眾人勸阻曹操劉備、劉表勢力仍強,東南有孫權,西北有羌族、馬騰,不可南征,曹操遂壓住怒火暫時不提南征。
且說劉備到了新野城下,見到死屍遍野,不禁心寒,痛哭流涕,哭了半天才率軍入了城。進城後得知諸葛亮擔心夏侯惇為曹操軍大將,或許會識破此計,便利用先前招募的三千民兵和留守的五百精兵,設下了一個大陷阱,隻等敵軍前來襲擊。劉備聽說陳孫生擒俘虜了於禁,十分高興,加封陳孫為揚武將軍,職位僅次於趙雲。隨後劉備懷著好心情親自勸降於禁,於禁破口大罵寧死不降,劉備憤恨,張飛咽不下這口氣,用皮鞭抽打於禁數下,被眾人拉回,劉備向於禁擺擺手,下令處死於禁,於禁大義凜然奔赴刑場,英勇就義,享年````不詳(不是我的錯~~到處都查不到,於禁的年齡在史料、甚至野史、《三國演義》上都沒有記載~~~順便介紹下於禁,生於泰山钜平,字文則,魏國五子良將之一,與張遼齊名,非常忠誠。雖然在“水淹七軍”之後投降關羽,但是他也是為了三萬降兵的性命著想,側麵也為孫權擊破關羽起了很大的作用。—-解釋下,三萬將士需要軍糧多少?明白了吧?嘿嘿~~同時於禁雖降關羽又轉至東吳,但與徐庶一樣未出一謀一策、為衝鋒陷陣一次,可知其忠誠。善於箭術,武藝高強。)
幾日後於禁被斬的消息傳到了許昌,曹操聽說後頭痛不已(也就是說犯老毛病了),倒地昏迷不醒,數個時辰後方恢複意識。曹操此次心血來潮,立誌要為於禁報仇,不顧前幾日眾人之勸,發舉兗州、青州、司州、豫州、雍州關中五處兵力二十萬南下進攻劉備(戰爭兵力、國家國力全是按照《三國誌》或《資治通鑒》來定的,主要是《三國誌》),但準備軍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暫時為劉備軍提供了休息時間。
消息傳到了新野,劉備膽戰心驚,忙問諸葛亮如何是好,諸葛亮向劉備獻策南下逃至江夏,聯合東吳孫權方為上策,但是意外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