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陽村是大周朝瓊州永安城下屬的一個偏遠小村莊,有二十來裏腳程,村子坐落的位置四麵環山。
山上植被葳蕤,淹潤寥廓,溪水繞山岨流,蜿蜒而下彙集成河,從村前涓涓淌過,流水潺潺,嘩嘩啦啦晝夜不息,村裏人飲水,做飯,洗衣都從這裏來。
每至夏季,燠熱難熬,村裏的孩子就會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到河裏鳧水,婦人們則在上遊,邊垂打衣物,邊敘家常,有時漏飄下來一兩件被孩子們爭搶著攔下,拿到大人跟前邀功。
“聽說了沒有?老何家的阿秀被休啦!昨兒個啊,我家那口子看他爹趕著驢車把她接回來的。”
說話這人長了個大臉盤子,一對細眯眼,是村裏老石家的媳婦石氏,平日裏別的愛好沒有,最喜說別家長短。
村裏的女人天天就一畝三分地,紡績井臼,照顧老小,家裏老爺們跟她們也沒甚情感交流,倒是每日在河邊浣洗物什說長講短,是勞累生活的一個發泄口,所以,事情從這裏走一遭,村裏人也就知道的七七八八了。
這會兒聽到這樣的消息,個個都提起精神,你插一言我補一語的講了起來。
“她不是嫁到永安城邱家了嘛!”
“那邱家的哥兒當初就是看中她的一副好樣貌,時間一長任她是個天仙,膩了也就丟到身後了。”
邱家是瓊州的世族大家,經數代傳承,與隴西李氏,陳郡謝氏,彭城劉氏,清陵楊氏,太原王氏,並稱大周朝六大世族。
上到朝廷,下至經濟,都有他們的身影,根係之深,盤根錯節。
任誰也想不到,最後這邱家大房獨子邱湛卻娶了一鄉野女子為妻。
當初邱家的老爺夫人並不想兒子娶一個鄉野女子,哪怕是一小官之女或是清貧讀書人家的女兒也好。
然而,邱家旁支眾多,正房嫡出卻子嗣單薄,邱夫人肚子毫無動靜,邱員外後又收納多房妻妾,也都無所出,最後,夫妻倆商量從遠房族親過繼了個女孩。
因邱夫人曾到寺廟裏求簽問卜,說是想要生兒子,需得先有女兒,千金引萬金。
在過繼孟晚溶後的兩年,邱夫人果然得了一子,這下可把闔家上下高興的了不得,那孩子便是邱家公子邱湛,後取字元甫。
得了兒子,那過繼來的女兒便換了稱呼,在府中上上下下都稱其為表小姐。
外傳,邱家公子一出生就請了寺廟裏的高僧為其誦經祈福,說邱家公子是易附體,還特別囑咐,十二歲前不可離開家宅,亦不能過多見外人,不然靈體不穩,容易邪祟入侵,一生坎坷不順,甚至會英年早逝。
是以邱家夫婦一直把孩子養在宅院,連讀書都是請先生到家裏來授課,還專門請了位身手不錯的武師做護衛。
不想這邱家公子對武學倒是上心,跟著那武師學上了功夫。
直到及冠,邱湛才展露眾人眼前。
世家公子都有一股金貴的淘氣,而邱湛又更甚之。
最是個喜弄風月之人,賞花玩柳,風月場上也是有一號的,早已名聲在外。
邱夫人也為這事愁了不知多少回,勸也勸了,怎奈不見成效,外麵鶯鶯燕燕倒是從來沒斷過。
而這阿秀家裏雖說隻一農戶,但卻是清白人家,家中父母雙全,上有兩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