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拜師千鶴(1 / 2)

這裏是馬家鎮下河村,一個普通卻又不普通的小村莊。田間有村,村後有山,山上古樹濃蔭,村前有水,水倚田園,有著籬笆茅屋的樸素、青山碧水的清純、田園風光的恬然。此時正值暮光時分,那縷縷似浮雲般冉冉上升的農家房屋頂上的炊煙,那由牧童吹著笛趕著回來的耕牛出的“哞哞”聲,還有那農人扛著鋤頭回歸時叱喝出來的充溢著山野粗獷的沒有韻律不成調的鄉歌,勾勒出一幅山村平靜生活如同“勒出一幅山村平靜生活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暮歸圖。在現代,這裏絕對能稱得上是最美村莊,但是在民國時期就不一樣了,隻有貧窮落後沒有美。村子的西頭有個高坡,在高坡上可以把大半個村子盡收眼底,在高坡上有一個虎頭虎腦的十五六歲左右的男孩望著村子感慨。男孩名叫陳安,這是陳安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七個年頭,在來到世界之前陳安是一個在二十一世紀在就業之路上被蹂躪的,無錢無權無女友的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生,在肝遊戲時突然暈倒,等到再醒來時卻發現身體變成一個七八歲小男孩的身體 ,樣貌也發生了變化還沒等他適應身體的變化之時,突然一陣嘶吼聲傳來,睜眼看去發現一個穿著道袍的道長與一個麵目猙獰的僵屍打鬥在一起,還感歎怎麼誤入拍戲劇場的陳安看著地上被咬的麵目全非的村民時才反應過來不是拍戲,立馬嚇的暈了過去,等到再醒來時已經到了一個陌生的房間,看著這些古色古香的家具及裝飾還有身體的變化,陳安才確信穿越這麼狗血的事情真的到了他的頭。 “醒了?” 旁邊一位閉目打坐的中年人問道,陳安定眼一看這可不就是與那具僵屍打鬥的道長,鍾發看著眼前的孩童一直看著自己,誤以為是想起來父母的死便安道:“你的父母貧道已收斂超度,務要悲傷,從此你就跟著我吧。自此,陳安就在鍾發的義莊住下,這一待就是七年的時間。今天是徐道長押屍結束回來的日子。這不陳安一早就在村口等著,“不知道師傅什麼時候才回來,師傅可說他回來就舉行拜師儀式收我為徒”陳安心想著。日頭快要落山之時,一道人影出現在村口的路,漸行漸近,陳安看著來人的裝束,立馬認出就是自己的師傅鍾發,他快不跑上去前道:“師傅你可算回來了,這一路順利嗎,我可想死你了”。看著眼前的陳安,鍾發不禁撫須大笑道:“這一路倒是無事發生一切順利,隻是在鎮上尋了點吃食給你帶回來,因此耽擱了點時間,你這小鬼頭在家有木有安分的看我留給你的《茅山道法真解》”。看著師傅提著的燒鵝,陳安不禁咽了咽口水,他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已經很少吃到肉食,在徐道長這裏雖說是吃穿不愁,但吃的也僅僅是些粗茶淡飯,肉食更是難得一見,畢竟修道之人,更多的錢財都花在了與修行有關以及武器之上,再加上鍾發性格所致,堅守道義,不拿不義之財,所以兩人平時過得也是異常清苦。看著陳安嘴饞的樣,鍾發道:“走,咱們先回到義莊再說”。回到義莊吃飽喝足後,陳安給師傅燒好洗澡所用的熱水後就回去休息了,躺在床上想著明天師傅就要正式收自己為徒,心中一陣激動,在這個世界待久了,陳安也對這個世界有所了解,這是一個軍閥混戰但是卻又有種各種妖魔鬼怪的世界,人有人修妖有妖休鬼有鬼修,各有界限,若妖休鬼休一旦越界害人,自由專門的驅魔道長來消滅他們,而陳安的師傅鍾發正是這些驅魔道長中的一位,想到這裏,陳安心中對明天的拜師更加熱烈起來。輾轉半夜,陳安才漸漸睡去。等到再醒來時,已是日上三更,鍾發此時已經完成早晨的練功,打完了一套拳法。陳安見到師傅進來快步上前行了一禮,看著眼前的弟子如此知禮,心中更是堅定了正式收陳安為徒的想法。“跟我來吧”陳安跟著鍾發來到了供奉祖師畫像屋子令道“跪下”陳安依言跪下。鍾發微微點頭,然後來到祖師畫像前行禮道“祖師三茅真君在上,今有茅山第三十二代弟子鍾發欲收馬家鎮人士陳安為徒,特此焚香告知”。“一柱清香透蒼穹,萬道祥光照大千!”鍾發將香插進香爐後,便後撤一步,跪在陳安前麵的蒲團上。此時,兩人都沒有說話,虔誠的跪著。待到聽到香爐上突然傳來一陣“啪啦”的聲響後,兩人俱都露出了笑容,“師傅,祖師爺這是承認收下我了”,“這是當然”鍾發笑著道,“現如今儀式還未結束,把衣服脫了”跪在蒲團的陳安一時有點懵,但立馬就緩過神來依鍾發所言脫光了衣服,鍾發待陳安脫完衣服立馬收起臉上笑容,變的嚴肅起來,取符水,拿朱砂。足踩七星,法運周身。耗費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終於在陸白身上從頭腳,繪出了一道茅山金剛護身符!陳安在鍾發繪完之後問道“師父什麼是金剛護身符啊”,“金剛護身符乃是我茅山門人護身之符,“不僅能降妖除魔,驅鬼滅邪,更能護持己身,錘煉肉軀”。陳安登時睜大眼睛,心想道原來這麼厲害啊!望著眼前被驚訝的說不出話的徒弟,鍾發不禁自得的說道“這隻是我茅山術法的一部分,你小子以後跟著師傅學習,才能體會到我茅山術法的奧妙所在”。陳安更是一副向往之色,“是,師父”。“接下來就讓為師給你說說我們茅山道教的起源,我茅山教派起源於三茅真君,相傳三茅真君在茅山立下道場拯救民眾,後由抱樸子真君著書立說,再到後來就由華陽真君傳承並寫下《上清大洞真經》,立下上清教派,傳承至為師已是第三十二代”。陳安作為前世的大學生對此自然是有所了解,但是並未有如此的清晰的認知,在鍾發的講解之下對於茅山教派又有更清晰的認識。望著眼前的陳安,鍾發越看越滿意,今日之後他徐長佑也有自己的開山大弟子,有人可以傳承他的衣缽了。“起來吧,儀式已經成,你已正式入我茅山道門也該為你起一道號了”說完鍾發不禁踱步且掐指算去陳安的生辰八字,仔細思考道“你師父我道號千鶴,乃你師祖所賜,但自師祖駕鶴而去,我走下茅山建立道場到今,除去幾位親近師兄弟還以千鶴相稱,旁人卻不知我此道號,至於你嘛,讓我想想……”。聽著鍾發的話,陳安內心頓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師父他竟然道號千鶴,千鶴隻打巔峰賽,奈何對麵通天代,這句打油詩陳安還是知道的,所以我是穿越到了九叔的世界了嗎,想到此陳安立馬問了起來“師父,咱們茅山道門中是不是有一位叫九叔的道長啊”“九叔”聽到這兩個字不禁有些愣神,思考半會才想到茅山同門倒是有一位叫林英九的師兄在任家鎮立下道場,人稱九叔。“不錯,你所說的那位正是我茅山主脈的林英九林師兄,徒兒你又是從何處得知你林師伯的啊”。聽到師父的確認陳安更加確信了這正是九叔的世界,壓下心頭的震驚忙回道“之前家父曾與家母提起過,因此才有此一問”。聽到陳安的回答,鍾發不疑問有它,畢竟這位林師兄在大家都在茅山學習術法時,都是出名的人物,下山後更甚。“有了,道德經有言,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不如你的道號叫善淵吧”在低聲敘述一遍“善淵”之後,陳安明白了師父取此道號之意,是希望他放下兒時的仇怨,心胸寬廣,做一個平靜,沉著之人。因此他立即對著鍾發拜道“謝師父賜下道號”。“好好好,為師再賜予你我茅山一派的修心之法”鍾發從祖師畫像的桌子之下拿出了一本茅山心法,並告訴陳安修習中的注意要點之後就讓陳安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