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聊聊我的家人和親戚(1 / 2)

我整個家族的人都老實巴交,具有農民的淳樸和艱苦奮鬥的精神。

奶奶一共有5個子女,三兒兩女,我爸最小。我沒見過我爺爺,他很早就去世了,對他沒什麼印象。

以我的視角看我奶奶,她是個愛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極度節儉,十分具有封建舊時代農村的婦女形象。

親戚帶的禮品,拿的東西她都是藏起來,基本上都放到過期,糖果都放化開了,更別說其他東西了。她的想法我知道,她也要走親戚呀,需要帶禮品,為了省錢呀。

我父母外出打工的日子,是由奶奶養著,為了省錢,他會做許多醬豆,豆糝,臭豆腐,辣菜(菜旮瘩),也叫鹹菜,還種洋薑。

那為了用小麥多打點麵粉,恨不得把麥麩都變成麵粉,別人隻打5次。她至少打7次,用那種老式打麵機,結果做出來的饅頭從來都不是白的,倒是餓不著,但也沒影響,長期吃這些鹹菜,豆腐,不營養不良就不錯了,哈哈。

以前還沒有秸稈還田這一說,燒飯多用麥秸稈,玉米杆,玉米棒芯,苞米皮等。其實每年都燒不完,她還要去林子裏,掃那些落葉,用大麻包裝起來,用大伯家的架車子,或者借腳蹬三輪運回家,年年如此,我高二那年還燒完,後來她因病去世,飽受病痛折磨。堆的老高的落葉也隨著她的離去而腐敗成土壤的養分了。

我小的時候她身體還倍棒,還養雞,養羊,我會去放羊,倒是有點雞蛋能吃上,不過大多數時候,她都是收集起來,準備成禮品,準備走親戚的時候帶著。

父母外出打工的日子,我家院子都荒了,她會在院子裏種點南瓜,豆角,也是能省一部分錢。

麥收,秋收到來,她會挎著籃子,去收割過的地裏撿麥穗,撿棒子,還會拿著小鏟子翻去已經收獲過的花生地,紅薯地,以期能撿到漏,她確實能撿著漏,隻不過很少,撿了好多天的麥穗還不夠換兩個西瓜,花生小的一匹,還有很小很小的紅薯有的甚至就是紅薯根,能吃到就還不錯,又省下了一筆。

每年都會有榆錢,槐花可以吃,她還會找一些野菜,然後她的自留地還有兩顆棗樹嘞,又能小小的補充一下。

其實紅薯真是個好東西,全身上下都可以吃,紅薯葉茂盛的時候,她也會去我大伯地上摘好多紅薯葉和紅薯梗,都能當菜吃。吃不完的就蒸一下,然後曬幹保存,能吃好久。

她還會撿各種破爛,堆的足夠多了就去廢品站賣了,多少能補貼一點家用,這點她不及我二奶奶,我二奶奶撿的破爛買了一台老式電風扇,50塊錢,質量很好。

我那時也能趁著開春,找些藥蘑菇(也就是羊肚菌)換錢,有人進村收,這是我們那邊的叫法。趁著盛夏摸爬蚱(知了),還會搗馬蜂窩,那種黑色的,白的不行,沒人收,可能不能入藥吧,還會摸爬蚱皮(蟬蛻),這個也能入藥,然後那些鐵鏟鏟地,找那些還躲在洞裏的爬蚱,那時候的夏天,基本上村子周邊的樹林下的土地,能被翻一遍,一遍又一遍,期望能多挖出點爬蚱。

我的壓歲錢都被收了去,小時候收的都是一塊一塊的紙幣,自從上了高中再沒收到壓歲錢了,每年也能收個幾十,但都被收走了,一言難盡。

有時候刮大風,會有好多樹枝吹落,她會早早的去撿,這些都是柴,她還有不少的競爭對手,我們村的一些老太太,那個個都是小能手。

她養的雞丟了一隻,她會走街串巷罵好幾天,罵的相當難聽,nmleb,knn,你偷我的雞,諸如此類,再也聽不到了,唉。

她那一時的很多老人大都已經去世了,現在還有兒孫記著他們,如果兒孫年紀一大,一走,記著他們的就不多了,最終,這個村莊,再也沒有他們的痕跡,消失在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