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是基於環境容量固定,以市場有效為前提,試圖通過市場激勵方式降低碳排放的市場政策。那麼作為碳“出口”管理製度,碳排放權交易的實施能否顯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任何政策實施過程中都可能伴隨成本增加以及其他負麵影響從而給企業減排增加壓力。其中能源密集型行業可能特別容易受到氣候政策造成的能源成本上升影響,如果企業無法抵消不斷上升的能源成本,並且麵臨來自沒有氣候政策國家的競爭,它們可能會決定將能源消耗高的生產轉移到沒有氣候政策的國家,俗稱“碳泄漏”(Valsis Oikonomou,Martin,2005)[10]。另一方麵,由於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特性、激勵特性,碳排放權交易設計合理的情況下不僅能夠促使碳排放降低,而且能夠快速且低成本完成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毛銳,2016)[11]。模擬中國開放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後的減排效果,結果顯示在省級層麵能有效降低碳排放(Zhang,2016)[12]。若碳排放權交易能夠在世界上各個國家得以實施,能有力降低全球碳排放(Zhang and Wei,2010)[13]。碳排放權交易具有區域異質性與產業異質性。分區域來看,碳排放權交易實施有利於降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碳排放(Cottinger,1998)[14]。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東部試點地區減排力度大於碳排放權交易對中部地區減排力度,碳排放權交易對西部地區減排力度最弱。中國2013年共開展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各個試點地區之間政策實施效果也存在差異,上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減排效果達到弱式有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均未達到弱式有效(王磊,2021)[15]。分產業來看,碳排放權交易對不同產業的減排效果存在差異,碳排放權交易對碳基產業的減排效果大於其他產業減排效果。碳排放權交易對重工業和輕工業部門的減排力度大於交通等產業部門的減排力度(孫睿,2014)[16]。同時有學者研究發現碳排放權交易貢獻並不僅限於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固體廢棄物排放以及廢氣排放等具有同根同源的特性,碳排放權交易降低碳排放時能產生明顯的協同效應,不僅能顯著降低碳排放,而且能顯著降低造成霧霾汙染的固體廢棄物等,因此碳排放權交易不僅是促進減排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理霧霾的有效手段(楊樹旺,劉航,2015)[17]。隨著雙碳目標提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雙碳目標的政策手段。利用好該機製,對控製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碳中和就是通過人為的方式抵消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實現
第5章 論文山2(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