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年肴!”
“啊,在!”
“我問你,卒業後有何誌向?”
“隱居山林,耕畜漁樵,得一妻二子,潤三餐四季。”
“俗不可耐!”
“……”
“但答言工整,文采昭然,也算聰慧。”
“江湖紛爭日甚,不需要那麼多文采,習武才能出頭。”
“你倒挺識時務。既知世風尚武,你又年輕力盛,為何有山林之誌?”
“那……不隱居了,我要做世之聖人,我要去改變這個江湖。”
“好高騖遠!兩年前入學之時我就問過你們這個問題,如今卒業在即,你卻還是這等領悟?年肴啊,你今年也十五歲了吧,能不能跟你的同窗益友們好好學學,計劃些正經事?整日不是想隱居,就是想當聖人,再不好好立誌,要成朽木廢柴嘍。”
“……”
“好了,坐下吧……咳,下一個……”
……
這裏是一座簡陋的鄉村學堂。
剛剛被老先生點名對答的,是一個名叫許年肴的少年。
那少年眼睛裏雖有一絲深沉迷茫,但麵容清朗,發髻上豎,可見其聰敏之性與清許英氣。衣著樸素,甚至有些破舊,身材結實,但又不失靈動。從身上那些長期幹農活的痕跡又能看出,那少年是在這村落裏土生土長,未染塵世。
老先生接著一個個學生問了下去。
有人說要繼續讀書,以超然文采,得薦舉功名。
有人傳承家世,要成為木匠、石匠或嗩呐匠,以後在村子裏也能吃得開。
有家境殷實的,將來必然繼續做生意。
甚至還有一位學生,是縣城一個官吏家的大公子,武學天賦奇高,小小年紀已練得深厚內功,不久前還通過了逍遙劍闕的入門考核,馬上要成為劍闕派的弟子。
學堂裏有幾個嫉妒大公子的男孩子,私下裏都說,那大公子是因為家裏條件富庶,請得起最好的教拳師傅,上得起最好的武館道場,才能有現在的本事。
但所有人也都明白,大公子的天資也是真的。
因為學堂裏、村落裏、乃至縣城裏,都沒人能打得過他,同齡人甚至沒人能在他手下走過一招。
許年肴也很羨慕馬上要踏入江湖的大公子,而且開始覺得,自己真的是這個學堂裏最沒誌向的。因為不管是誰,大公子也好,其他人也好,似乎都已經想好了以後的路。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個人完全不介意這樣的許年肴。
“十升哥哥,晚上來我家吃飯吧,讓奶奶也來,一起慶祝咱們從學堂卒業!”
“好啊,慶祝卒業。嗯……小翠,你姓什麼來著?”
“黎啊,我姓黎,你怎麼又忘啦!來,讓我彈一下腦門!嘿!”
“許年肴,小翠,你們兩個又在嬉鬧!”老先生被攪擾,嗔道,“小翠,站起來說說你的誌向!”
“啊,那個……我就想一直在村落裏,那個……耕畜漁樵,養雞養娃……”
“嗯,坐下吧。”
同樣的回答,老先生的態度卻不同。
因為小翠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子。
麻花辮,碎花裙,杏花眼。
鄉村的女子跟美豔什麼的沾不上邊,但小翠的清澈、質樸、溫柔、善良已足以令所有人對她心生好感。
而且,能看得出來,要論臉龐身段,小翠再出落兩年,絕對是有姿色的。
隻是她的名字有些普通,或者說太順口了,就算在學堂裏,老先生也是直呼小翠其名,讓人經常記不起她姓什麼。
說到姓名,小翠口中的十升,是許年肴小時候的名字。
十幾年前,適逢戰亂,民不聊生。
母親懷上許年肴時,父親曾無奈地說過,有這肚子裏的孩子,還不如換一鬥穀子,都夠一家人半個月口糧了。
名字也就這麼來了。
但一鬥不太中聽,於是就換作了十升,許十升。
十升出生那年,譚朝建立,宗帝即位。
戰亂雖止,但百業俱廢,饑荒也越鬧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