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百姓都曾聽說過關於安王陳南舟的傳說,傳說安王少年時可馬上平天下,驅趕北境韃靼人,誅殺韃靼王,後平南境蠻夷之亂,隻要安王在天下就可以安定。
可當天下真安定下來,令人惋惜的是,安王卻折在了北境,再也不是可以安定天下的少年將軍王,而是每日在封地花天酒地的閑散王爺。
而近日,不知緣故廢了,被天下人遺忘的王爺卻從封地苦寒北境被皇帝召回燕京。
京城的人才想起來燕國還曾有過這樣的人物,都翹首以盼想看看這個神話般的將軍王到底什麼樣子,並都高興終於有人來可以壓住不可一世為非作歹的九千歲陸九安。
可誰也沒來得及看到,就聽說這安王一來到京城就鑽進花坊溫柔鄉中。
傳聞很快就傳到九千歲陸九安耳朵裏。
陸九安聽著暗探的線報,唇角勾起一抹曖昧不明的笑意,他早早知道安王近日回京,安王回京本就是他的意思,是他向皇帝進言安王如今在北境聲望過高,留於北境雖無軍權卻是大患,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才能心安。
整個京城的百姓和官員都希望安王回來能壓自己一頭,隻因曾經的少年安王最瞧不上的就是媚上欺下的宦官權臣。
可天下人不知道的是,他等這一日已經等了九年,是蹉跎了九年光陰籌謀的事。
天下人都翹首以盼安王的英姿,可他見過安王曾經的模樣,也知道現在是什麼樣子,他的樣子是日日夜夜從北境傳來的線報所勾畫出來的。
隻是陳南舟一來到京城就去花坊是陸九安所惱火的,他派人給陳南舟安排的豪華宅邸,陳南舟沒有入住,他給陳南舟送的禮陳南舟沒有收都讓他更惱火。
陸九安惱火歸惱火還是派人將精挑細選的禮一遍一遍的送往安王宅邸,“千歲,您命奴才送的禮都堆在安王宅子門口呢,連門奴才都沒進去,那安王真是不識好歹…”送禮的小太監還沒把其他牢騷話說完就被陸九安的帶寒光的眼神給嚇的不敢再說下去,
“你是個什麼東西,編排他,一遍沒收就去送第二遍,什麼時候送到了,什麼時候回來回話,這點事兒都做不好的,真是廢物,給我滾”越說越氣的陸九安一腳踢在了小太監心口上,小太監連滾帶爬的退了出去,
小太監揉著心口想到在陸九安手下當差很不容易。
本是在高位上的人應該是喜怒不形於色,可陸九安偏偏反其道而行是個陰晴不定的性格,小太監在宮中行事多年是極會討好宮中貴人們的,可唯獨覺得九千歲確是不好相處的,一想到死在這九千歲活瘟神手裏的下屬和奴才可以堆成一座山了,就覺得這個差事真心難辦心累。
陸九安料理了小太監後又慢慢坐下,手細細摩挲著掛在腰間的玉環,這溫涼的無任何花紋的素色玉環與他相伴了十一年,每每想到陳南舟,都會無意識的摩挲著它。
陸九安漂亮的眉眼低垂,如現在有人看到定會不知緣由的想要去憐惜他,可轉瞬眉目輕抬眸中某些情緒翻騰,他有一些惱怒,他回來了,近在身邊卻見不到摸不著,連想留個好印象再見麵卻也被自己的名聲給阻的寸步難行,他是最討厭宦官權臣的,哪怕現在不管朝堂事。
陸九安又有些委屈,委屈自己的行事做派導致名聲過於臭了。
聽說民間現在小兒夜啼不止,小兒母親都會嚇到,“再哭陸千歲來了把你抓走”,小兒則都會嚇得停了哭聲,陸千歲止小兒夜啼百試百靈,陸九安的思緒越飄越遠。
幾日後小太監興高采烈的來回報說事辦成了,禮送到了,陸九安這幾日本堵在心口的鬱氣才算是消散些,
就聽小太監說,他送到安王宅邸,安王管家不給開門,又想安王日夜留宿與花坊,那花坊花魁洛神他是識得的,他日日能見到安王,就將禮轉托給洛神,讓其幫忙轉達,現在聽聞禮已到安王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