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見此,當即在紙上奮筆疾書,盡是溢美之詞。
萬邦來朝,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與有榮焉。
接著,普爾便拿出了紅綢包裹著的一份文書。
“啟稟大周聖天子陛下,這是讚普親手所寫的國書,特命下臣敬呈於您。”
燕姣然神色一凜,端坐了起來,而後,在一旁候著的女官連忙快步走下金階,雙手從普爾手上接過了國書。
這國書上的內容也很簡單。
主要是捧燕姣然的臭腳,估計把他會的成語都用上了,一個勁地誇大周國力強盛,天子聖明賢德。
任誰瞧見這口吻,估摸著都會飄飄然吧?
接著又簡單說了幾句,吐蕃身處窮山惡水,實力羸弱,生存不易,希望能跟大周和平相處,互市共贏。
燕姣然早有所料,淡定地把國書放到一旁,微笑著說道:“貴國讚普希望吐蕃能與大周和平共贏,從此不動兵戈。”
“這其實也是朕的意思。”
燕姣然狡黠一笑,接著說道:“吐蕃與大周之間理應世代交好,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以求千年長存。”
大肥羊,朕來啦!
在她眼裏,樓下的哪兒是使節呐,分明是大肥羊!
至於什麼簽了國書,雙方和平共處什麼的。
開什麼玩笑哦。
古往今來的盟約誓約國書簡直不要太多。
需要的時候,那便是友誼友好的象征。
不需要的時候,不過是一張貴點的廁紙而已。
成王敗寇。
誰贏了,筆歸誰,誰負責寫曆史書。
而普爾在聽了燕姣然的這一番話之後,更是喜出望外,當即再一次跪倒在地,叩首道:
“下臣定將大周聖天子陛下的話,一字不差的轉告給讚普。”
“相信讚普肯定也會如下臣一般,日日在吐蕃叩首,感念陛下的恩德。”
“願吐蕃與大周世代友好,再無刀戈!”
也不知過了多久,皮笑肉不笑,互道讚歌的流程總算是走完了。
接下來是皇帝賜宴的環節。
按照慣例,使者們會和朝廷的一些個重臣們一塊兒挪到偏殿去吃飯。
這可不是什麼普普通通的飯局,也不是簡簡單單吃個飯就行了的事情。
在大周,飯場往往才是真正的戰場。
這是一場不見血,沒有硝煙的交鋒。
畢竟,酒酣人醉,發生點兒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不也有名正言順的托詞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