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好啦,”陳無咎當起了和事佬,順帶轉移話題,“秦師弟,言歸正傳。”
“既然是以工代賑,我們該做什麼工程,多大的規模呢?”
陳無咎皺著眉頭,疑問道。
魏無音也收起嬉笑的神色,凝眸道:“再過兩月便要入秋了,恐怕得給這些災民建點遮風擋雨的處所啊……”
“否則,一旦入了冬,後果將不堪設想!”
陳無咎沉吟片刻,麵露難色道:“可是數以百萬的災民,到底該安置在何處?總不能建一座新城吧?”
“如若遣返原籍,正如秦師弟所說的,如今在京州什麼都不用做也有飯吃,又有幾個人肯回原籍呢……”
話音剛落。
“唉——”
兩人不約而同地長歎一聲,配合得十分默契。
秦淵哪還不明白。
這是故意把他從家裏弄出來,給他們出主意呢。
雖然,這以工代賑的事情,本來就該由他這位主管民生的京州通判負責的。
但是,兩位好師兄對國事、對百姓如此上心,秦淵身為朝廷命官又怎麼能忍心打擊他們倆的積極性呢?又怎麼忍心損害他們這份為國為民的情懷呢?
所以,這以工代賑的事情,就托付給他們了。
人生在世。
能動嘴就動嘴。
能摸魚就摸魚。
你摸魚,我摸魚,老板寶馬換青桔。
你加班,我加班,老板年年換小三。
於是乎,秦淵坐到座位上,給自己沏了杯茶,輕抿了幾口,緩緩說道:“我看不如修運河吧。”
“修運河?”魏無音疑問道。
“嗯,修運河。”秦淵點頭肯定。
陳無咎眉頭緊鎖,沉吟了幾息之後,疑問道:“可是師弟,這樣的話,災民似乎還是挨不過這個冬天呐……”
“不不不。”秦淵搖頭,解釋道,“師兄,此言差矣。”
“以工代賑,給參與建設的災民發放工錢,等他們掙到足夠的錢之後,自然會帶著家人回鄉,或者留在京州生活。”
“這樣一來,京州府就不必再承擔這部分人的生活問題。”
“然後,隨著工程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獲取報酬,災民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
“這樣即便冬天到來,解決剩餘人的生活問題,總比應付一百萬人強吧?”
“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
“什麼好處?”陳無咎二人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秦淵笑了笑,慢慢解釋道:“你們想,災民拿到工錢,總會有人花出去吧?花出去就會在京州城裏購買商品。”
“這樣一來,商品消耗量就會增加,商品的需求大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商人出現在京州,同樣京州的本地人,就會有更多的人去生產需要的商品。”
“發下去的錢,便在京州流動起來了,一環扣一環,每個人都獲得了收益。”
“若是操作得當,整個京州城,甚至小半個大周的民生都盤活了。”
話落。
“嘶!”
陳無咎和魏無音倒吸一口涼氣。
秦淵所描繪的藍圖把他們倆嚇到了。
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子去想過這個問題,秦淵所說的這些,如同天方夜譚。
可仔細想想。
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有了錢,肯定會花出去。
隻要花出去了,就會有人受益。
如此一來,怎麼也比躺在難民堆裏,等著朝廷接濟強啊?
隻是自古以來,災情發生,都是由朝廷賑災,隻負責喂飽災民,盡可能的少死一些人。
晏子嚐試過這種方式,結果卻釀成慘痛的悲劇。
雖然,秦淵之前已經說得很明白,賑災和防疫是兩回事,要分開看。
但震驚之餘,仔細想想,兩人的心裏還是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