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時代,國營飯店也挺多人的,大多都是下麵公社來城裏趕集的社員,大家都吃得特別快,吃完走人,就輪到下一批正在等座位的。
謝銳最先吃完,四個肉包子下肚,頓覺渾身有了力氣。
他抹了抹嘴,見到有人在等座位,起身扛了一包穀種出了飯店。
“小夥子,你們是良洞大隊的嗎?”
剛出門,一位穿著軍綠大衣的中年人向他打招呼。
“是的,你是......”
“你好,我是育紅中學的,鄙人姓廖。”
育紅中學是21世紀源縣一中的前身呀,謝銳遇見前輩,感到很親切:“你好你好!原來是廖老師呀。”
中年人漲紅了臉,遲疑了一下道:“我是學校學生飯堂的負責人,向你打聽下,你們生產隊有沒有木柴賣?”
“木柴?”
“是呀,我都愁死了。”廖姓中年人有點著急:“前段時間給學生燒水的煤炭鍋爐壞了,現在啟用木柴鍋爐燒水,可柴火卻隻夠用幾天的了。”
謝銳明顯一怔,隨即心裏一亮,很快就有了想法:“良洞大隊周圍環山,不僅有煤礦,木柴也有很多的。”
“那太好了!我是找對了人,剛才聽到你們談話,知道你們來自良洞大隊,所以找上了你。”
“廖老師,木柴什麼時候要?需要多少?賣柴火給學校,你們可得出具證明呀!”
賣柴火不算是正當營生,明麵上是被禁止的,平日裏,這種交易沒有正當名分,也不能太過於明目張膽。
城裏人也需要柴火,特別是單位食堂、居民生活之類的,要麼燒煤,要麼燒柴。有需求就有交易,賣柴火和買柴火從來就沒有真正禁絕過。
隻要雙方互簽個協議,將學校與生產隊之間掛上鉤,是可以規避一些麻煩的。
“單位當然會出證明,我們需要的木柴也比較多,年前就要2噸,幹柴火100斤給4塊錢,需要一周內送到學校,這能辦到嗎?”
謝銳剛想答應,見劉國忠等人也出來了,連忙道:“廖主任,我們生產隊供應柴火,也需要開了證明才敢往學校送柴!我現在將穀種送回去,下午去學校找你詳談如何?”
中年人名叫廖新炎,是育紅中學負責學生飯堂的幹事,他以前在生產隊待過,瞥了一眼劉國忠等人,瞬間明白謝銳的想法,馬上答應了他。
倆人商量了一下下午如何見麵,謝銳這才告辭。
縣城回良洞都是沙塵路,9人扛著穀種回到了生產隊。謝銳顧不得勞累,趕忙去找劉奎訓商量賣柴的事。
謝銳這次是先斬後奏,他還沒有跟隊長商量,就答應了廖新炎能賣柴火到學校,要是隊裏不願意這麼幹,那他可失信於人了。
劉奎訓聽了這事,一聲不吭地敲了敲水煙鬥。
“怎麼樣呀?奎訓叔。”
“不妥。”
“怎麼就不妥了?學校會給我們出證明。”謝銳的心一下子拔涼拔涼的。
“做買賣要大隊才可以對接,還得公社寫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