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窟山洞穴眾多,其中大型的有三個,分別是淩雲窟,降龍窟,伏虎窟,分別位於上中下三個位置,三窟山因此得名。山體內各洞穴相互連通,山體外三麵環水,剩下一麵與土地接壤,但這一麵山勢嚴峻,道路崎嶇,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原本此山隻是一些山賊聚集之地,自從楊義入主此山後,它成了天平教的聖山。
楊義本是一個江湖郎中,但他與一般的同行不同,因人如其名,有一顆俠義之心,好打抱不平,所以給窮人治病從不收錢,還會盡力醫治。
當時社會動亂,官府腐敗,水災瘟疫頻發,許多百姓流離失所,能吃飽飯已是萬幸,更不要說拿錢看病了,見到楊義這樣如華佗在世的郎中,個個是千恩萬謝,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楊義就成了很多百姓口中的活菩薩。
楊義在行醫時,還時常告誡眾人:“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會不可避免生病,而心態對病情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講就是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所以你們除了吃我調製的湯藥以外,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每次說這樣的話時,總有一些百姓回應道:“神醫說的對,可現在的日子很難了,有人為了活著,已經賣兒賣女了,湊合活吧,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見閻王爺?”
這些話總是讓楊義無言以對,還時時激起他為民請命的衝動,可去那裏請呢,當下官府腐敗,極力壓榨民脂民膏,不找麻煩已是萬幸,肯定是指望不上,而自己呢,自己雖被眾人稱為活菩薩,但不過就是一個有心無力的窮酸郎中罷了。
次數多了以後,他對行醫越來越不上心,不是因為不想繼續給窮人免費治病,而是深感當下的世道有病,醫術再好也救不好這個病,急於探索一條新的路子來。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天晚上楊義夢見,自己忽然來到了玉帝跟前,玉帝跟自己說:“你是朕的兒子,因下界有難,所以派你到凡間,眼下時機已到,你盡可放手去做,去創造一個平均土地,平等人權,平分錢財的新世界。”
楊義夢醒後,感到十分興奮,他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隨即跪倒感謝上天的厚恩,並根據夢中的內容,創建了天平教,自任教主。
楊義平等的理念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很多窮苦百姓的認同,再加上他平日積攢的好名聲,這些百姓對他夢中的內容也深信不疑,相信他就是上天的兒子,於是紛紛加入天平教,一時間信徒數以萬計。楊義也在最早跟隨自己的那一批人中,挑選了孫虎和錢文為左右護法。
三人一合計,想要成就大事,當務之急一是建立根據地,二是招攬人才,於是在錢文的提議下,楊義率領眾人拿下了易守難攻的三窟山,並將其定義為天平教的聖山,與此同時,敞開大門,積極吸納各方人士加入天平教。
賈仁得到白知老人的指點後,本打算立即前去三窟山,可轉念一想,三窟山如今並非善地,自從楊義聚眾入駐三窟山後,這座山便成了官府的眼中釘肉中刺,我要去出了三窟山,被官府知道後,豈不是要連累清風派,雖說現在大梁國風雨飄搖,既有外敵北方突厥,又有內亂造反武裝,但終究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