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三年,趙益任武安伯牛童為兵馬大元帥,鎮國公主趙慶為副帥,出征遼東小朝廷。

元武五年中,盛京城破,韓帝於小皇宮中自縊。

至此乾朝政權覆滅,趙氏政權實現大一統。

牛童和阿慶東征乾朝立下汗馬功勞,武安伯府爵位升為侯爵,鎮國公主加封鎮國侯,爵位可由嫡親子孫繼承。

獲封的聖旨送到公主府時,阿慶還在遼東處理事情未回來。

李少珩為支持妻子的事業,已經從刑部退下來,專心在公主府教導兒子長生。

公主府沒有長輩在,總要留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

當初要從刑部退下來時李父千般萬般不同意,還說要遣榮氏到東都給他照顧長生。

李少珩隻有這麼一個獨苗苗,哪裏敢讓後母幫他帶。

也沒聽李父的話,直接就向嶽父趙益辭官了。

李父在福建氣得跳腳,卻又拿他沒辦法。天高路遠,他的鞭子還伸不到東都來。

聖旨是李少珩和兒子長生一起接的,頒旨的還是禮部尚書梁定坤。

從梁尚書手中接過聖旨,李少珩問道,“不知公主何日回來?”

阿慶有送信回來,不過信中並未表明何日班師回朝。

梁定坤搖了搖頭,“駙馬爺若是想知道,何不進宮問一問皇上。”

連駙馬爺都不知道,他一個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送梁定坤出去後,長生抱住了他親爹的大腿。

“爹,長生想要娘!”

長生已經三歲多了,生得唇紅齒白,圓頭圓腦的很可愛。

即使當娘的不在身邊,李少珩也將孩子養得很好。

平日裏無事就帶著長生進宮看望太祖母和祖父祖母,他嘴又甜,很是得長輩喜歡。

不過到底年紀小,從他漸漸記事起,身邊就沒有娘這個人。

看到別人有親娘寵著,受委屈了也有娘哄著,他很是羨慕。

上次他和明月妹妹打架,明月妹妹躲在舅母懷裏哭,舅母就細聲細氣安慰妹妹,也不罵她。

隻有爹,虎著臉說他應該讓著妹妹。

他不幫自己的兒子,竟然幫別人家的女兒!

若是有娘在,娘肯定會心疼他。

剛才頒聖旨的爺爺都說了,娘打了打勝仗,娘肯定要回來了。

李少珩拍了拍兒子的腦袋,笑得溫潤,“我們長生真有福氣,瞧瞧,你娘給你掙了個爵位呢。”

阿慶這麼多年,功勞苦勞都占了,得一個侯爵其實並不出格。

有這樣本事的妻子,他就是後半輩子都窩在府裏窩在後宅又有何妨。

旁人笑他吃軟飯,那是他們羨慕嫉妒恨。

若是叫他們有吃軟飯的機會,恐怕一擁而上跑得比誰都快。

可惜,阿慶偏瞧不上他們,隻愛他一個。

長生還小,哪懂什麼爵位,他隻聽說快要回來了,他就想要娘。

“爹,問問,問問外祖!”

李少珩無奈笑了笑,“好,咱們進宮去,問問你娘什麼時候回來。”

將聖旨供奉起來,父子二人去了皇宮。

從趙益口中得知阿慶至少得等到年底才回來,父子倆都有些失望。

進宮一趟,李少珩又帶著長生去給花氏和田氏請安。

二人出了慈寧宮,田氏感歎道,“少珩真是個好的,這麼能幹的一個孩子,竟然舍得辭了官職在家帶孩子。”

說來孫女真是走了大運,能遇到孫女婿這樣好的丈夫。

馮氏和蘭雅濃等女眷正好都在慈寧宮陪田氏說話。

馮氏頓時接話道,“真是倒反天罡了,爺們兒留內宅,娘們兒上戰場,阿慶可真是個奇才。”

她那笑容,也不知是真羨慕還是諷刺。

不過那句娘們兒叫人聽了就是刺耳。

蘭雅濃笑了笑,“二嬸這話說得,誰叫妹妹是百年難遇的將才呢,現在是朝廷需要她,妹夫這番取舍,為的不僅是妹妹,還有家國大義。畢竟隻有他在府裏顧好了孩子,才能叫妹妹放心在前線征戰呀。”

趙靜雖然也出色,但跟阿慶相比,那可差得太遠了。

還好意思在這兒稱呼小姑子娘們兒,真是越老越活回去了。

田氏笑道,“孫媳婦說得對,正是這個理呢。”

祖母誇讚她,蘭雅濃眼睛頓時笑得彎彎的。

“英娟,你一把年紀了,說話還是注意點吧,免得讓小輩聽了笑話。”

馮氏被婆婆批的老臉通紅,含糊著說了沒幾句話就出宮去了。

得知母親歸家的日子,小長生開始扳著手指數日子。

天氣越來越冷,開始穿襖子了,長生穿得跟個球一樣,圓圓厚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