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麵。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日17日
①選自《艾青詩選》。艾青(1910一1996),原名蔣正涵,號海橙,浙江金華人,詩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讚歌》《向太陽》等。
注意“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修飾語,想想它們帶給你的閱讀感受;再試著給這幾個長句標出重音和節奏。(重音的地方後麵會帶個點.)
第一節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洗,
這無止息地負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表示列舉內容的省略作用
(——)然後我(死.)了,
(——)意思的轉折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麵。說明他具有獻身精神與犧牲精神,體現出鳥兒對土地,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卷戀之情,寄予了詩人願為祖國奉獻出一切的精神。
第二節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直抒胸臆
為什麼、因為,設問
常含淚水,愛得深沉:直抒胸臆
1938年11月17日
一、二節,主要內容:
第一節:以鳥對土地歌唱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熱愛和甘願為之獻身的精神。
第二節,以設問的方式,直抒胸意,表達了詩人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抒發了那個時代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
鳥的形象:這隻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拚盡全力,用整個生命歌唱的愛國者形象,詩人通過這一形象自比,寄予了自己願為祖國獻出一切的赤子之心。
象征意義:
土地:象征中華民族遭到日冠踐踏的祖國大地。
河流:象征長期鬱結在人民心中的憤怒。
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與未來。
鳥兒:象征深愛祖國的詩人,與像詩人一樣的人。
本文主旨:詩人運用象征手法,以鳥的形象自喻,用飽含激情的詩句,歌唱祖國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這種鳥兒對土地的癡情,表達出詩人願為祖國奉獻出一切的赤子之情,抒發了對祖國真摯深沉的愛。
補充小知識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許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