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招賢令》中,有著四大重要改變:
一、科舉製。在未來十年中,原先采用八股文的科舉製就會得到逐步改革,最終將采用分級考試,限製年齡的方法。
大平朝將逐步推行全民教育。隻要適齡男童,都將進入一級學堂學習三年。在三年結束後,將考試選拔,挑出一部分優秀的,進入二級學堂學習。以此類推,一直到最高級的五級學堂。這其實就是現代小學、高小、初中、高中和大學的翻版。就是通過這樣的層層考試,最終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充為朝廷官員。
當然,細則也就不詳敘了。而大平朝的做法,不僅僅是選拔人才,而且是要做到全民掃盲。不過這也要看朝廷的財政收入,更是要一步步來。吳世恭估計,如果能在二十年內達到一個雛形,那就可以很滿意了。
二、科舉內容。在新科舉的內容中,一開始,《四書五經》還是占有主導地位,而且對外聲稱還是進行著儒家教育。但是在其中,吳世恭還是塞進去相當多的私貨的。
新科舉將分為五個科目:文學、品德、算術、自然和體術。其中文學和品德當然都是自《四書五經》而來,最多加上些忠君愛國、集體主義等教育內容。而算術和體術,本來的科舉對此不很重視,但這兩個科目還是在儒家六藝之中,所以加入此內容還算是說得過去。至於自然,也無非是幾何、物理和化學的集合體。為了加強學生畢業後工作上的能力,知道些這樣的知識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也未遭到太多人的反對。
尤其要指出體術。吳世恭並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去上體育課,他是把軍事訓練貫穿到了體術科目中。實際上是進行一種全民軍事訓練,為萬一發生的全民軍事總動員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吳世恭加強教育的做法,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清一色地讚同。最多是在某些科目的設置上有些微詞。
三、官位設置。因為大平朝多了鄉一級的機構,所以官員的分級將會增多。所有的新任官員也將從基層做起,特別優秀的,才會在朝廷和地方來回任職。以免原先的科舉那樣,一旦金榜題名,就入翰林院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不知民間實情。
而且大平朝還將打破官和吏的分界線。一些吏員的頭目,將成為最低級的官員,而吏員中優秀的,也可以提拔成為官員。其實這也是現代公務員製度的一種雛形。
四、任官資格。大平朝任官者,除了在五級學堂畢業者中考試選拔之外,還有退役的超齡武官有資格任職。這也是提高軍人地位的一種方式。當然,工匠中有著大匠稱號者也可以任官,不過他們最多也就是做個技術官員。(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