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麼一來,“三年不征”的政策先是變成了出爾反爾,失去了大批平民百姓的民心。而短時間內,土地又沒有什麼產出,根本收不到什麼賦稅,所以立刻造成了大順政權的財政崩潰。
而沒有了糧餉,大順軍內部也都離心離德,除了原先闖營的那些核心部隊以外,其他後來投靠、投誠和投降的部隊都是缺少糧餉和補給,這怎麼讓他們對大順朝還忠心呢?所以說,有了錢,不一定能組建起精銳的部隊;但沒有了錢,再精銳的部隊也都會土崩瓦解的。
麵對著西北幾省的大順軍殘餘,征西將軍薛勇也製定了一個聲東擊西的西北攻略。他讓增援上來的全大山率雜軍七萬,在山西做出進攻陝北的態勢,吸引住大順軍主力。
而薛勇將親率十萬大軍,經懷慶,攻潼關,要乘虛一舉進入陝西腹地,攻克西安,徹底殲滅殘餘的大順軍主力。
對於薛勇密奏上來的西北攻略,吳世恭不想去指手畫腳。畢竟薛勇是最知前線戰況的,吳世恭也相信他的指揮才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吳世恭不去做那遙控指揮的蠢事,以免打亂前線將領的部署。
不過吳世恭也有些擔心。要知道,在全大山所率領的七萬雜軍中,也隻有汝寧軍的精銳一萬。就是薛勇率領的十萬主力,其中也隻有蛟擊鎮的一萬五千人可依為核心。其餘的那些部隊,都是投誠、投降的,戰鬥力根本就是參差不齊,很不讓人放心。
而且為了使那些部隊歸順,薛勇除了答應給這些降將授官以外,還許諾了全額供應糧餉。而這些部隊的糧餉標準也都與汝寧軍一樣,再加上山西地方還有五萬多投順過來的地主武裝維持地方秩序,這些兵馬也多少需要供應些糧餉。而這些巨額的開支,都將由吳世恭的大平朝供應和背書。
所以很多時候吳世恭都在自嘲:自己這個皇帝也許是曆史上最窮的皇帝了,雖然大平朝一直維持著這樣巨額的軍費開支,但這些糧餉大多數都是通州大營的積蓄和汝寧軍外借所得,所以現在的大平朝,簡直是對外欠了一屁股債了。
還有一點也讓吳世恭相當頭疼。因為征西軍攻略速度太快,整個北直隸和山西都落到了大平朝的手中。為了先建立起地方政權,大平朝也隻能夠任命了大批前明官員。
先不提這些前明官員是否忠誠。光說他們治理地方的這一套,還是沿用著前明的治理方法。同樣,他們還是沿襲了相當多的前明陋規,對百姓的暴征暴收也依然很嚴重。
而原先汝寧軍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迥異與前明的治理手段和文官體係。可是因為沒有這麼多的官員貯備,再加上要安撫那些前明官員,所以也隻能暫時在大明朝內,形成了“一國兩製”。而這一切,都將成為大平朝的一些不穩定因素。(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