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鬆騎在馬上,匆匆地向迎上來的薛濂等人行了一禮,接著問道:“城中的情況怎麼樣?有多少賊軍入了城?”
“漫天蓋地的都是闖逆啊!將軍快些護著咱們跑吧……!”
“聽說宮中的人都跑出來了,皇上那裏也大事不妙……!”
“快些把賊人趕出去!快些把賊人殺幹淨!……”
……
站在最前排的那群勳貴立刻是七嘴八舌起來,那聲音是嘈雜得不得了,可一點有用的信息都沒有。楊如鬆聽得是頭疼,還好,他一眼看到站在勳貴身後的李祿,於是就問道:“李總兵!情況怎麼樣?”
“進城的人數不詳。不過闖逆可能已經是打到了皇城。”李祿答道。
“那麼他們衝到了外城嗎?”楊如鬆又問道。
“就算有,也沒幾個。不過正陽門、崇文門都未關,可能很快就會衝進來。”李祿又回答道。
“那好!李總兵!劉公公!你們帶著你們的人收住外城,再想辦法切斷內外城的通道。外城內的局麵你們也要控製住。還有,想辦法多運些糧草和火藥、弓箭什麼的到外城,準備堅持到大人的到來。”
“好!”
“楊將軍!劉總兵!你們隨我殺入內城,一定要保證南城的三座城門關閉。”楊如鬆下令道。
“是!”
接著楊如鬆就抽出了馬刀,橫拍了自己的坐騎一下,令道:“走吧!汝寧軍萬勝!”
“汝寧軍萬勝!”四周汝寧軍的將士也異口同聲地高呼道。接著都跟隨著楊如鬆衝了出去。
……
衝入北京城的楊如鬆發現京城的內城和皇城已經不保,所以就決定全力守住外城。
而北京城的外城,並不是圍繞著內城外圍,修建的一道外城牆。而是在南城的正陽門外,單獨地修造了一座城。這座外城,其實是因為北京的人口過多,城市擴大,大量的人口在南城外修建了民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座城外之城,所以朝廷索性在南城外修築了一座“連體城”。因此可以這麼說,外城其實也可以算是一座獨立的城池。
而北京的外城,有著七座城門。分別是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此外,還有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這三座是連接北京內外城交通的城門。
所以現在問題就出來了,要切斷內外城之間的通道,首先要堵住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這三座城門;其次要切斷內外城城牆之間的通道;最後要切斷登上南城內城城牆的階梯,要不然。楊如鬆他們根本就沒辦法阻止住大順軍衝進京城外城。
而這也是楊如鬆他們目前麵臨的最大難題。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像這樣從“城外”防守住“城內”攻城的守城戰。不說是絕無僅有的吧。也是極其罕見的。
比如說: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這三座城門,身處外城的汝寧軍根本沒辦法關閉城門,而隻能用砂石把這三座城門封死。因為道理很簡單,城門都是在城內關閉落閘的,從來也沒聽說過能從城外打開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