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標準的火力偵察,就把農民軍的火力點都尋找了出來。農民軍也很不熟悉這樣的作戰方式,在狂轟濫炸之中,農民軍的火炮都基本被鏟除,土牆也被先後炸開了大小四個缺口。
在手推櫓車的掩護下,汝寧軍開始向前了。這次一直行進到五十步左右的距離,都未遭遇農民軍的什麼射擊。汝寧軍本陣的大鼓和鼓手的腰鼓聲都同時響起,一聲號令“衝!”,從櫓車後衝出了大批汝寧軍的兵丁。
那些兵丁都是身穿板甲的斧槍手,他們十幾人一組扛著長梯奔向了農民軍陣前的壕溝。一到壕溝邊上,那長梯就被支了起來,接著立刻重重地平放了下去,搭住了壕溝對麵,在壕溝上形成了一座座木橋。
那些壕溝的兩頭都有著尖銳的長鉤,靠著長梯落下的分量,那些長鉤都釘入到了地麵,固定住了那些長梯。而那些長梯所用的木料也都是加粗過的,吃得住走在長梯上人的分量。而那些長梯的背麵,也就是平鋪長梯的上方,都釘有一塊塊木板,正好可以使人落腳。不過把長梯轉過來,又可以露出了橫檔形成了梯子,所以是一種設計十分巧妙的攻城器械。
而在這時候,櫓車後的戰車也開向前了,它們都逐漸地駛到了壕溝邊,要為衝鋒的兵丁們做掩護。就在此時,農民軍的反擊也終於打響了。
火銃、弓箭的射擊是密密麻麻,但是打在汝寧軍兵丁們的板甲上,基本上都沒什麼傷害。隻有十幾位臉部、腿部被射到的汝寧軍兵丁,受傷落到了壕溝下麵。
可接下來,兩門殘留的火炮開火了,霰彈橫掃了兩座橋麵。立刻把幾十位汝寧軍兵丁打得是粉碎。一見這情形,掩護的炮車也瞄準開火了,沒開上幾炮,那兩門農民軍的火炮也先後啞火了。
而農民軍的射擊根本沒阻擋住汝寧軍的衝鋒腳步,一批斧槍手呐喊著衝入了缺口,而櫓車後又衝出了另一批汝寧軍的斧槍手,他們依然扛著長梯,衝過了小木橋,接著在土牆上搭好了長梯,向著土牆上就攀爬而上。
緊跟斧槍手的就是火銃手了。他們也越過了壕溝,舉著火銃向上望著,隻要見到有農民軍兵丁敢在土牆上露頭,就是一排齊射,掩護著攀爬的斧槍手們爬上了牆頭。
整場戰鬥進行到了現在。汝寧軍戰術動作完成的是行雲流水。後方的楊如鬆舉著千裏鏡在看,他忍不住笑著誇獎道:“書爺!攻守堅城。你確實是汝寧軍裏頭一號。你的兵練的很不錯啊!”
“哪裏!哪裏!哈哈哈——!”雖然書墨努力想做出一副嚴肅的表情,再客氣上幾句,可他咧著的嘴卻怎麼樣也合不攏了。
衝入缺口的斧槍手們立刻撞入到農民軍安排在土牆後的兵丁群中。那些農民軍兵丁,是以刀盾手為多,都是些善於單兵搏殺的老兵。
而刀盾手的優點就是很靈活,可是一遇上了汝寧軍的斧槍手們。他們的弱點也立刻顯現了出來。因為刀與盾相對於斧槍的分量就太輕了一些,隻要兵刃相交,根本就很難控製自己的動作,露出自己的空門。
而斧槍手的身上都穿有打造精良的板甲。也就是變向的把盾牌穿在的自己身上,所以汝寧軍的兵丁基本上都可以不顧及自己的防禦,一心揮舞著斧槍劈、刺。
因此,雖然撞入農民軍陣列裏的斧槍手數量較少,但還是把農民軍陣列劈殺出了一個個凹字形。
而攀上了牆頭的斧槍兵也很快吧牆頭上的農民軍殺散,他們掃清了一段段城牆,掩護著後續的火銃兵爬上牆頭。等到火銃兵上來的差不多了以後,這些斧槍兵也衝下牆頭,投入到與農民軍的拚殺中。
雖然從牆頭衝下的和從缺口衝入的汝寧軍兵丁是越來越多,但畢竟農民軍的增援比較近,所以人數的差距反而是越來越大。而就在此時,攀上城牆的火銃兵也開始列隊了,之後他們瞄準了增援上來的農民軍部隊開始齊射了。
這上下兩路攻擊,立刻讓農民軍吃不住勁了。他們被汝寧軍殺得步步後退,也逐漸與第一線的斧槍兵拉開了距離。而有了距離以後,斧槍兵也逐漸地開始編隊了。從個人的單打獨鬥到仨人配合,再到十人小隊作戰,最後就演變成為了三小隊一組的“輪子戰術”了。
這滾滾的“輪子”撕咬著農民軍的陣列,給農民軍造成的傷亡是特別厲害,那些躲避開“輪子”翻滾的農民軍兵丁,一開始還隻是倒退,但看到汝寧軍的“輪子”是勢不可擋,前進的速度又相當快,他們終於壓不住陣腳,開始轉身向後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