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中,淹死和死於水災後疾病的總人數超過了百萬,大批土地被毀,財產損失簡直是難以統計。直到幾十年後,被毀的開封城和黃泛區內的農田才最終重建完成,這場事件也是明末的一場大浩劫。
而在那個時空中,開封城的淹沒也使得大明朝廷失去了中原地區的一個重要據點,從此以後,農民軍就完全占據了中原戰局的主動地位,直至大明王朝被順軍推翻。
當然,從短時間來看,開封城的被毀也讓李、羅聯軍失去了城中大量的繳獲,更失去了大量兵源的補充。尤其是“定都”問題,李、羅聯軍不得不放棄開封,而南下湖廣去占領襄陽了。所以說,也確實推延了農民軍發動總攻的時間。
因此,這次決堤事件的結果就是個兩敗俱傷。
另外提一句:在事後,朝中雖有一些官員上疏,要求追查開封城守官員自行決堤淹城的責任,可崇禎皇帝卻認為,他們在農民軍三次進攻開封時始終抵抗到底,表現了忠貞的氣節,因此不僅不予處罰,反而念其勞苦,對高名衡他們獎勵有加。
雖然現在的吳世恭並不知道這段曆史,但他預感到了這場大災難。現在如果要拯救開封的幾十萬百姓,汝寧軍將不得不改變計劃,改相持消耗為急攻救援。換句話來說,就是以汝寧軍兵丁的生命來換取開封城幾十萬百姓的生命。
而且這還會打亂汝寧軍整盤戰略部署。在與李、羅聯軍的戰鬥中將會出現相當多的變數,可能戰前擬定的,驅趕李、羅聯軍至湖廣的計劃也不能得到實現,而汝寧軍的總戰略更是要推倒重來。
真是個艱難的選擇。吳世恭自嘲的一笑,他忍不住想道:“這軍事計劃,能起的唯一作用,還真是開戰的第一天就被推翻的啊!”
思考了半天,責任感還是占據了上風。有句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現在的吳世恭就是品味到了這句名言的苦楚。
“哎——!”吳世恭長歎了一聲,接著他對都看向自己的軍官說道,“我們一直說:汝寧軍是華夏衣冠的護衛者,是中華民族的精英,可事到臨頭,真要我們用自己和自己弟兄的生命去救援百姓了,我還是猶豫了這麼長的時間。重新擬定個計劃吧!五天內攻到開封城下。”
“諾!”軍官們的回答是異常響亮。汝寧軍的榮譽感使得這些軍官們相當自豪。在內心裏,這些軍官都想要去拯救那些百姓,而他們看向吳世恭的眼神中也充滿了崇拜。
……
九月初八,改變了作戰計劃的汝寧軍突然轉守為攻,開始全力救援開封城。
淩晨,一位親兵急匆匆地衝進了大帳,他對剛披掛完全的赫搖旗和田見秀叫道:“兩位將軍,對麵的官狗過河了。”
“快走!”赫搖旗和田見秀根本顧不得自己還未用早餐,就急著衝出大帳,上了自己的戰馬,向著前線跑去。而闖營中的軍官們也都督促著部隊加緊出營,要到工事後備戰。
當跑到惠濟河岸邊的工事後,赫搖旗和田見秀就倒吸了一口冷氣。在安靜了幾天以後,現在惠濟河的南岸已經站滿了密密麻麻的汝寧軍,一副全軍出動的樣子。
“老赫!這些官狗想幹什麼啊?”田見秀奇怪地問道。
“不管他要做什麼!總不能讓他們突破咱們這裏。”赫搖旗答道。
說實話,赫搖旗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了。那吳屠夫的部隊不在闖營未趕到和戰敗的時候過河,反而把渡河的時間選擇在已經修建完工事的時候,難道他們想要挑戰高難度?這真讓赫搖旗是百思不得其解。
而看著汝寧軍的輔兵有條不紊、排成長龍往惠濟河內扔下了裝滿砂石的麻袋,一步一步地接近了惠濟河北岸,赫搖旗就大叫道:“讓馬隊先過來。如官狗剛過河,找個機會半渡而擊他們一下。再讓兒郎們都加快些,快些在土牆後展開隊形。”
幸好汝寧軍的動作很教條,他們填河的時候並沒發動進攻,似乎要等到在河中鋪完土路後再全軍過河。所以闖營的兵丁也奔跑著來到了土牆後,粗粗地站好了陣形。
見到自己的將士做好了準備,赫搖旗和田見秀也有些放心了。他們接過了親兵們遞過來的幹糧,先對付著用起了早餐。(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